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展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在白山黑水之间、林海雪原深处挺立起不屈的民族脊梁,用热血和生命熔铸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
在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被同时纳入。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伟大抗战精神首先就在东北抗战斗争中形成,在东北抗联精神基础上拓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1931年9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共青团满洲省委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告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一切劳苦群众书》。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9月22日,中共满洲省委就日军占领东北后的各种情形及今后工作布置问题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同时,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各地组织起抗日游击队,与侵略者奋勇作战。
这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坚决反对对日妥协、退让,同时发动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9月22日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强调“特别在满洲更应该加紧的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所有这些,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待日本侵略绝不屈服的顽强意志,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从1933年9月起,中共满洲省委把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6年2月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各抗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自此,“东北抗联”之名传遍白山黑水,也响彻中华大地。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源头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的关系
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既有相同和联系,也有区别和不同特点。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来看,东北抗日游击区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和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一起,共同构成敌后战场。东北抗联部队也和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武装一样,同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人民武装,因此,都具有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作用,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精神层面上和中国共产党关系更为密切和直接,东北抗联精神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抗联精神主要是从军事方面、侧重从部队的角度加以考察,而伟大抗战精神空间范围更为宽泛。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有中国共产党这支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作用和影响,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其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4年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在东北地区的生动体现,东北抗联精神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提供了范例和典型。可以看出,不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还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东北抗联精神中都有反映,但伟大抗战精神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不仅包括东北,还包括华北、华中、华南,以及港澳台的爱国人士、海外的爱国华侨、侨胞等。研究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深入挖掘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他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都肩负重要责任。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东北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14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并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东北抗联精神,教育、鼓舞青少年和干部群众,为新时代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