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该文物材质为白纸,1页,长26厘米,宽18.7厘米,蜡版竖刻,黑色油墨印制,为1931年10月5日重印版,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率先吹响了十四年民族抗战的号角,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发表的第一篇抗日宣言,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反法西斯宣言。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部分铁轨,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仓促应战,又因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大部不战而退。9月19日,日军先后占领沈阳、长春,并沿铁路向北谋取黑龙江。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率先提出坚决抗日,收复失地的主张。九一八事变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即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由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赵毅敏起草书写。赵毅敏原名刘焜,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滑县牛屯,1924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期间投身革命运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至1931年11月期间,赵毅敏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上午,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省委书记张应龙、组织部部长何成湘、宣传部部长赵毅敏、秘书长詹大全、军委书记廖如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形势,讨论了应对事变的措施,布置了当前工作,并发表了这份重要的宣言。
《宣言》全篇一千二百余字,文字振奋人心、振聋发聩,直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宣言》提出:“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更有力的统治满洲、侵略蒙古、以致使满蒙成为完全殖民地的政策,是以满蒙为根据地积极进攻苏联与压迫中国革命的政策,是不让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者抢夺满蒙的政策!”这一论断,清晰地洞察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根本战略,揭穿了其所谓“保卫铁路”“恢复秩序”的谎言。《宣言》还提出了“反对军阀混战!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17个口号。口号字字铿锵,喊出了劳苦大众的心声。在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压迫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劳苦大众,喊出抗争的口号,奠定了东北民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基础。
重读这份《宣言》,聆听来自烽火连天年代的呐喊。
它记录着中华民族从屈辱压迫中奋起反抗、从迷茫沉默中逐渐觉醒的重要时刻,更传递出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与人民力量。在新时代,这件革命文物依然焕发光彩,它激励我们继承英烈遗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