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如磐石的信仰坚定不移的信念

赵一曼在民族危亡之际,遵照党的呼唤,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民众开展坚决的抗日斗争,在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令世人崇敬。冯仲云对此曾感叹道:"实我大中华民族之光荣,谁谓东北无慷慨悲歌之士?"

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

赵一曼早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对共产主义事业不懈追求,树有坚定革命信念。她年轻时就致力于民族独立和解放,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由团转党。她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勇敢顽强,在革命形势处在低潮、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从未动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表现出真正共产党人的革命战斗精神。

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赵一曼在国家罹难、民族危亡之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挺身而出奔赴疆场。她坚信,要抗日救国,只有驱逐日寇出东北,才能实现民族解放。"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九一八事变后,她以救国为己任,舍却在南方大城市的工作,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把心爱的孩子安排回老家,拜托亲属抚养。在东北,在珠河游击区,一心一意从事抗日武装斗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在激励和鼓舞她与敌人战斗。

英勇拼搏的战斗精神

赵一曼克服极大困难,与比自己强大不知有多少倍的敌人浴血搏斗。面对世界最凶恶的敌人,她不屈不挠,不惧怕失败挫折,愈挫弥坚。她不畏任何困难险阻,坚持与敌周旋,在领导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的斗争中,不断冲破敌人"讨伐"、围剿,没有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她始终坚定抗日救国信念不动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敌斗争,抗日到底。

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革命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有失败,但赵一曼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和惨无人道的屠杀时,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坚决斗争。她宁死不当亡国奴,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她无私无畏,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受尽种种酷刑,多次昏死过去,但没有泄露任何党、军的秘密。敌人为使她投降,为其治疗腿伤。在医院医疗期间,赵一曼利用各种机会对看守和护士进行抗日救国教育,仅用20天将其争取过来,协助自己逃离。对此,敌人也为之惊叹。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东北地处高寒地带,半年之久的冬寒季节,大雪飞扬,冰天雪地,赵一曼作为一个四川女同志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率领抗日战士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1935年冬,为粉碎敌人"讨伐"计划,她组织领导第二团战士进行艰苦斗争。他们顶风冒雪,穿山越岭,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称她是"红枪白马女共匪"。

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

赵一曼从参加革命斗争那天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不畏牺牲,甘愿血洒疆场。在身负重伤被俘后,宁死不降。敌人将其押解珠河处死。敌人在报告中说:"在押送途中,她虽然感到死亡迫近,但丝毫没有惊慌,反而说,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赴珠河途中,在火车上,她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两封感人肺腑的遗书。到珠河后,在刑场上,她高呼抗日口号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