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志简编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打印
  中国自古就有盛事修志的文化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纂的黑龙江省首轮省志,于2003年完成全部出版任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政府主持修纂的大型地方文献,横陈百科,纵述历史,全面系统地记载黑龙江省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体现出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文化价值。为了便于人们阅读,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的历史,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对我省首轮编修的《黑龙江省志》进行提炼加工,按照志书体例,删繁就简,编纂出版了《黑龙江省志简编》,填补了我省编修简志的空白。这是我省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件好事,可喜可贺。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黑龙江流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等,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近现代以来,黑龙江人民与沙俄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北大荒”建设成今日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石油、木材、电力、煤炭和重型机械装备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黑龙江培育了可歌可泣的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黑龙江由于边远少民,历史上又实行过“封疆禁垦”,给外界一种野蛮荒凉、文化落后的印象。黑龙江要振兴,要走出一条符合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就不能脱离省情、民情,而《黑龙江省志简编》是对省情、民情的真实反映,站在承续历史、服务现实的高度,为宣传、研究黑龙江的历史做出了有益尝试。简编选取百业历史发展中对黑龙江兴衰起伏影响最大的史实,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黑龙江从远古到1985年这一历史时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面貌,具有简约贯通、易于阅读的特点,对于黑龙江广大干部群众更清晰、更准确地认识黑龙江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弘扬和培育黑龙江精神,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美好未来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希望全省地方志工作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发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修志精神,更好地完成“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于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