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农场史(1955—1985)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打印
前言

前言

前言



  我场的场史,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天同全场职工、家属见面了,它虽然还不完善,甚至可能有缺点、错误,但却是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八五五农场基本情况的资料书。它是转业官兵、职工家属、支边青年和所有热爱边疆,献身金沙的人们,开辟北大荒,征服大自然的胜利记录;是事业的强者集体拼搏,奋发前进的壮丽史诗;是党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正确决策的历史见证;是凝结着我们全场职工、家属血汗和智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生动、具体、实际的乡土教材。
  三十年前,五道岗地区还是一片残存着日伪机场废墟,杂草丛生,野兽成群的旷野,如今,巳变成五业兴旺,市场繁荣,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新型小镇。往日沉睡的千里金沙,渺无人烟的茫茫荒原,如今已是土壤肥沃的万顷良田。过去,人迹罕见的七里嘎山、挠力河畔,如今已道路畅通,生产队星罗棋布。今天,富饶的金沙,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密山、宝清和七台河市行政区之间熠熠发光。
  早期参加农场建设的人们还记得,刚建点时脚踏荒原,头顶兰天,风餐露宿的情景;夏秋季节瞎虻、蚊子、小咬轮番出击,令人心烦意乱;深秋季节,在雨雪泥水中抢收粮食,砭人肌肤,零下30多度脱谷、伐木、兴修水利,更是寒风刺骨。在那难以想象的艰苦年代,我们的职工、家属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发扬了“北大荒人”的革命献身精神。
  来自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有9个民族的万名职工汇集到北国金沙,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不少同志和单位为农场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被党和人民授予先进、标兵和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几百名战友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第二故乡。我们幸存者和后来者,将永远怀念那些为开发、建设边疆而长逝的先驱者,也永远不会忘却那些为改变金沙面貌奉献了青春年华的离、退休的老战友,他们的业绩将与史共存。
  我们在前进中,走的是艰难曲折的道路,有过挫折和教训。农场创建初期经济困难,物资缺乏;“大跃进”年代浮夸、蛮干,得不偿失;三年困难时期食不饱腹,不少人营养不良,全身浮肿;十年动乱更是风雨如磐,人人自危,“以阶级斗争为纲”、“限制自发”、“割尾巴”群众深受其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纠正了“左”倾错误,农场的生产建设开始沿着正确的路线,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为了总结建场以来的历史经验,探索客观规律,为农场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为开创新局面提供借鉴,对广大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八五五农场史的编修工作。
  当这部场史展现在同志们面前的时侯,面对现实,追忆往事,我们有很多联想.感慨,但更多的是希望、振奋、鼓舞和鞭策。让我们沿着十二大指引的方向,走新的道路,创新的业绩!
                              陈占有 198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