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七农场志1958-1987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打印
序言




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五九七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
三十年的发展道路,对此《五九七农场志》作了如实的纪载。
  读了这本场志,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十万官兵响应毛主席屯垦戍边的伟大号召,从祖国四面
八方开进北大荒的呐喊,王震将军“密虎宝饶千里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的谆谆
教导;仿佛又看到了拓荒者用握惯了钢枪的双手搭起的一排排马架,点燃的第一把熊熊燃烧的
荒火,开发大孤山、长林岛的隆隆的机器声和人欢马叫又响在我们的耳际;数千名支边青年、
城市知识青年高擎着红旗,唱着时代的凯歌来五九七农场参加边疆建设的热烈、生动的场面又
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五九七农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在这万古荒原上,累计开垦良田88万亩,生产粮豆100万吨,其中出口50万吨,创工农业
总产值6.8亿元,偿还国家投资112.2%。目前农场有分场级单位25个,生产队级单位80个,其
中农牧渔业队42个,总人口3万余人,职工1.3万余人;拥有固定资产 4500多万元,各类拖拉
机480多台,联合收割机200多台,各种农机具4000多台件。一个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群众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已经屹立在三江平原之上。
  五九七农场对国家在物质上的奉献是丰厚的,然而更价值连城的是,在五九七的大地上培
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在农场、在垦区乃至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
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尔诚、白琳就是他们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功盖五
九七、誉满场内外,是我们五九七农场三万人民的骄傲!
  特别值得庆贺和光大的是,五九七农场在和兄弟农场并肩战斗的艰难历程中,发扬中华民
族勤劳、勇敢的美德,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品格,中国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
一往无前的斗志和南泥湾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形成
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这是时代的瑰宝,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尽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北大荒精神曾一度使有些人淡忘,但北大荒精神却在后人的血管中
静静地流淌,北大荒精神的基因,已经遗传在北大荒的第二、第三代身上。北大荒精神将和这
片富饶的土地,壮丽的山河永存!
  三十年,五九七农场走过了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三十年正
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人们悟出了一个真理;农场要发展,要前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
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一以贯之地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任
何时候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说五九七农场目前已经走向或正在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
道路,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是令人神往的。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已经开始执行,黑龙江垦区要建设一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帷幕已经拉
开,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十年,是我们国家建设发展的历史上极
其重要的十年,也是我们黑龙江垦区和我们五九七农场不平常的十年。五九七农场每位有志者,
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用新的胜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郑吉月
   一九九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