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金融服务与创新

  黑龙江省充分发挥金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全年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规划》为指引,以创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方式为依托、以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抓手,落实中央强农富农政策,在原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带动全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向。从年初开始,围绕黑龙江省实际,制定出台《金融支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特别是现代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监测制度,按月统计《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指导意见落实情况月度监测统计表》,并通过全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向各省级金融机构按季通报,督促落实。截至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 667.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省各项贷款的39.61%,涉农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的50.3%,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全省农田水利、现代化大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农产品流通领域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贷款余额达1 113.8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23.9%,同比增长15.6%,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两大平原”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充分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对支农力度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其现代农业信贷投放规模。上半年,针对全省农业生产资金需求集中的特点,对全省涉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总量占全年信贷规模的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备春耕生产的资金需求。创新支农再贷款运用方式,将支农再贷款与支持粮食收购、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和农村金融创新效果显著的地区倾斜。全年全省累计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粮食收购贷款13亿元,累计投放近17亿元支农再贷款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粮食供应链贷款等信贷产品,在“两大平原”地区累计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绿色农业贷款28亿元,同比增长17.9%。为全省绿色农业产业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全力做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支持工作。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哈尔滨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建三江和九三农垦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建三江和九三农垦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示范点,着力推动“两大平原”地区金融机构配合各地开展的土地、林权改革进程,扩大投放土地、林地、水域滩涂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以及具有稳定收益的水利项目抵(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创新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产品。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探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针对“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着力推动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及涉农中小企业(合作社)等领域融资发展的金融创新改革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大型农机具、粮食预期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业供应链融资、“订单+期货”等创新融资模式研究,探索开展“信贷+保险”“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特色融资模式试点,推动省农村信用社创新开办粮补资金质押贷款业务。 (吴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