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2013年,黑龙江银监局准确把握发展基调、服务方向、风险防线和监管导向,着力防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着力完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着力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全省银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注重科学研判,坚守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持续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控,落实银监会“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政策,推进调整信贷期限和投向结构,有效缓释到期贷款偿付压力,引导平台贷款投放主体逐步回归政策性银行。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防控,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增加保障房贷款,有效地防范了房地产信贷风险。构建不良贷款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定了“做实五级分类、坚持双控管理、加强风险处置、关注隐匿风险”的监管思路,全面组织开展自查和抽查工作,督促各银行业机构真实反映贷款质量,采取综合措施化解不良,保持了不良贷款“双降”。完善理财业务监管方式,认真落实理财新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重点推进地方法人机构执行电子化报告和信息登记制度。加强非信贷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督促各行开展同业业务自查、摸清底数,重点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做实资产,挤出资产虚增“水分”。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监控,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自查和专项检查,全面清理不规范、不审慎票据行为。加强操作风险监管,开展案防专项考评和安全评估,引导和要求各银行业机构落实案防和安保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机制,加强案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推进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严防外部风险传染。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查处依兰县联社重大违规票据业务事件,与省公安厅、省联社联合召开了全省农信系统第八次违规责任人公开处理大会。(2)引导服务方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推进“两大平原”综合改革为核心,引导银行业支持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参与省政府实施方案制定,从监管角度研究设计了合理匹配信贷资源、完善农业金融机构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投放增信机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防范金融风险的总体框架,明确了银行业支持“两大平原”综合改革的思路和意见。提出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和涉农贷款增信措施,被列入2014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主导探索以新型融资方式参与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工作思路,哈尔滨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已获批筹建,鼓励银行业探索开展“三权”抵质押信贷业务,支持辖内法人城商行申报发行三农金融专项债券。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重点,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大型银行发挥网点、人力和技术优势,指导中小银行全力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落实银监会差异化监管政策,在风险资产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小微支行准入等方面实行正向激励;举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宣传月、先进评选、签约仪式等活动,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影响面;支持辖内法人城商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推进普惠金融为基准,完善银行业机构布局和服务功能。按照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银行下沉服务网点。支持大型和股份制银行设立4家市(地)分行,支持龙江银行探索发展社区支行及哈尔滨银行成立农村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各类涉农银行以电子机具为载体,实现乡(镇)及以下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引进法兴银行和民生银行,进一步丰富了黑龙江省的银行业机构体系。(3)坚持法人导向,推进改革转型。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机构设立与风险化解、改善法人治理挂钩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完成牡丹江、绥芬河农商行批筹和哈尔滨城郊联社清产核资,推进了大庆市区联社不良贷款置换;指导省联社通过政府注资、综合治理等形式,推进6家高风险联社综合改革;推动省联社解散黑河农联社、撤销大兴安岭办事处,建立独立完善的稽核管理体系;推进农商行提升战略投资地位,支持大兴安岭农商行在海南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推进城商行科学发展,倡导黑龙江省法人城商行树立“聚焦本土、聚焦本业、聚焦实体、聚焦精品”的经营理念,鼓励“做实一做细一做精”;督促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进IT系统和绩效考评,强化并表管理,增强经营稳健性;推进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指导机构编制资本规划,重点推进哈尔滨银行H股上市和二级资本债发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推进中融信托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信托业务全流程监督与控制,加强异地业务风险监管,开展信托项目风险排查,督促做好安全兑付工作;督促财务公司加强合规管理,推进增资扩股,提高资金归集度。(吴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