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劳务合作
2013年,全省(非对俄)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 045人,比上年减少457人,同比下降30.4%;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2 967人,同比下降25.3%。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 734万美元,同比下降27.4%;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867万美元,同比下降19.6%。(1)企业招生困难,外派人数锐减。受2013年中日紧张局势的影响,全省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在传统国别市场--日本的合作业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劳务人员出国安全风险提高、出国积极性降低。加之国内企业大幅提高工人工资水平、日元汇率不断下降,国内务工与出国务工收入差距缩小,致使招工市场出现“一工难求”的局面。(2)全省对外劳务合作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随着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和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外派劳务人员行业构成中,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外派人数大幅缩减,而技术要求较高的机械加工、电子加工等行业外派人数明显增加。2013年,全省共外派劳务人员1 045人。其中,农业种植437人,占41.8%;纺织服装173人,占16.6%;建筑业124人,占11.9%;机械加工116人,占11.1%;渔业31人,占2.9%;海员23人,占2.2%;电子加工11人,占1.1%;其他130人,占12.4%。(3)境外务工社会效益显著。全省累计在境外务工的劳务人员6万余人。外派劳务人员主要来自延寿、抚远等省内贫困地区,境外务工给外派劳务人员带来了较高收入。一些劳务人员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经验,回国后自主创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使一大批农村贫困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帮助当地政府实现了“外派一人,致富一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对外劳务合作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刘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