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气象业务与现代化建设

  (1)切实抓好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被纳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初步建设富锦市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富锦市、虎林市5个乡镇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全国第一批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县(区)和乡(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省、市两级已投入试运行,省发改委已追加立项;完成33个县暴雨洪涝灾害普查,在省、市、县三级安装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建成黑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完成高性能计算机和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安装调试工作。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气象科技服务实现了持续、规范发展;开展区域雷电预警服务和雷电实验室建设,与20余个部门初步建立了重大气象灾害联动机制。哈尔滨市气象局与多个部门联合印发雾霾监测预警方案,牡丹江市气象局开通气象信息电视直通车,鸡西市气象局建成市县一体化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全省人影地面作业站点标准化率超过60%,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建立人影培训教员队伍新模式。全面开展市代县城镇精细化预报,有效推进了天气预报集约化布局。与国家气象中心联合开展预报业务合作共建,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全年科研经费220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2篇学术论文获省科协一等奖,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10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会。各项测报业务保持高质量,数据传输稳定;全省顺利启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6个站点开展雪深自动观测试验;省政府同意划拨2万平方米土地用于黑瞎子岛气象站建设,完成绥化天气雷达前期工作和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新址初选;利用山洪预警工程项目建设120个区域站、196个单雨量站。(2)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7月5日,省政府召开由各市(地)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发改委、财政厅、编办、农委等省直有关单位参加的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进行部署。组织编写《黑龙江省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行动方案》,制定指标体系,明确实施步骤和重点工程。气象现代化试点市(地)扩大到6个,七台河、伊春、鸡西3个市政府下发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专门文件。全省各级财政共落实资金9 304万元用于气象事业发展。以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为抓手,不断强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圆满完成全省274名县级气象机构人员“参公”管理,初步形成了县级气象管理、业务、服务机构框架。绥化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县政府安排至少保证4~6个地方气象编制。全省已有牡丹江、宝清、铁力、嘉荫、肇东、绥棱、北林、青冈等8个市县争取全额拨款地方编制36个。全省气象部门共有地方编制人员141人。甘南县气象局第一个完成独立设置直属事业单位,并进行法人登记,为下一步的局台分设奠定了基础。 (李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