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精心组织开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主题宣传,积极策划推进“中国梦”和“筑梦龙江”主题教育活动,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1)创新报道模式,引领社会风尚。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制定《关于办好经济频道(频率)和经济论坛的工作方案》。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创造“现象报道+权威专家解读+编辑独家观点+新闻背景有效延伸”的报道模式,黑龙江电视台创新“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深度分析+新闻评论”的“3+1”组合编排报道形式。先后举办10期《建龙经济论坛》,推出《十三地市项目行》《项目建设进行时》《招商引资热龙江》《学徒》等一批经济类节目栏目,播出重点产业项目、绿色食品、乳业等20余个系列经济解读报道。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每档新闻栏目都建立1~3个基本联系点,新办《身边故事》栏目,重点报道全市各行业及普通老百姓的感人故事,引领社会风尚。(2)加大公益宣传,释放广电媒体正能量。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龙广爱心基金累计救助680余名先心病患儿,公益宣传自制率、自给率均达到95%:黑龙江电视台各频道每天排播6分钟公益广告,超过上年的40%,占联动宣传总量的1/3;全省各级电台电视台集中2周时间开展的“光盘行动”公益宣传,累计播出公益广告5 300余条(次),取得较好效果。(3)积极应对洪涝、暴雪等自然灾害。全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时准确发出声音,客观反映情况,为抢险救灾、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凝聚了力量、汇聚了人心,彰显了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用。(4)外宣阵地巩固加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连续5年获中央台新闻报道“十强”殊荣,黑龙江电视台连续4年获中央台优秀供稿单位荣誉,并成功主办俄罗斯、白俄罗斯电视周活动。哈尔滨广播电影电视局成功承办叶卡捷琳堡首届中国哈尔滨电影周活动,黑河广播电视局、台成功承办第4届中俄文化大集黑河分场活动,黑龙江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5)取得丰硕成果。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访谈《我心是海洋--访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获一等奖,广播评论《群体狂欢背后的社会之痛》获得二等奖,广播专题《龙江石墨绝不做稀土第二》获得三等奖。黑龙江电视台的《全省新闻联播》获电视编排类一等奖,消息《黑龙江:战罕见秋雨、争颗粒归仓》、专题《如此烧烤》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原创广播剧《那一刻,春暖花开》入围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作品奖,广播剧《拯救哈尔滨》荣获2012年度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奖金奖。广播消息《丽莉,让我亲亲你》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广播专题《龙江石墨绝不做稀土第二》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在2013年中国广播广告作品评选活动中,龙广作品包揽商业、公益、形象奖项一等奖,数量居全国电台榜首。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中心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录音技术质量奖(金鹿奖),这是龙广首次获得此殊荣。2013年,黑龙江电视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技术质量奖(金帆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其中播出节目获播出技术质量奖一等奖。(6)有效引导节目、栏目创优创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叶文有话要说》、黑龙江电视台的《全省新闻联播》《新闻夜航》、哈尔滨的《都市零距离》、齐齐哈尔的《齐齐哈尔新闻》《关注·沟通》《行风现场》《新闻长焦距》、大庆的《大庆新闻》、绥化的《我们在现场》等老牌节目历久弥新,省两台的《乡亲相爱》《挑战小学生》《歌声嘹靓》《问城百事通》《958号艺术馆》、鹤岗的《百姓百事》、伊春的《故事会》等一批新节目崭新崛起。黑龙江省影视制作机构高质量完成《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等7部电影和《道高一丈》等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工作;备案审查《因为谷桂花》等6部电影和《心债难偿》等电视剧。深入开发黑龙江省特色影视创作生产资源。电影《萧红》成功登陆院线公映,《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已在全国首映,《马恒昌的名言》《秀水河子保卫战》《国徽》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闯关东前传》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幸福生活万年长》《正午阳光》在央视八套热播。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的大型系列报道《踏访扎龙湿地源头》和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再听嫩江潮》播出。 (姚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