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
呼兰区
区委书记:贾剑涛 1959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参加工作,2012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朱 辉 张建华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福仁
区 长:朱 辉 1962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任现职。
副区长:谭乐伟 胡召亮 于泽明 杨 涛 王利功 刘 晶(女)
区政协主席:孙绍文
【概况】
呼兰区位于哈尔滨市区北部,辖区面积2 197平方公里。辖3个乡、8个镇、8个街道和38个社区、168个村。总人口62.9万人。辖区内“一江四河”纵横交错,2条铁路、5条国省公路贯穿全境。国家级开发区--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呼兰新城区。区内有萧红故居、虞舜美术馆、天主堂、文庙、三光庵、清真寺、四望亭和百年仙人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物产资源丰富,盛产玉米、大豆和水稻,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是全国产粮大县(区)和黑龙江省畜牧强县(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7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为19.0∶40.6∶40.4。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6%、33.0%、5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 963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4.6亿元。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加34.2%,占15.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在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1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2亿元,增长10%。生物医药企业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9%。装备制造企业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82%。新型建材企业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7.2亿元,增长35.1%,其中利润10.1亿元,增长42.7%;税金7.1亿元,增长25.6%。亏损企业18个,亏损面36.7%,比上年上升12.6%。
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涉农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粮食总产量110.2万吨,增长7.5%,实现“十连增”。推进畜牧强区建设,全区建成规模化奶牛场(小区)28个、生猪养殖场62个、家禽养殖场(小区)223个。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7.7万头、41.3万头、912.7万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9.4万公顷,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32个,绿色、有机食品标志67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个,流转集聚土地4.4万公顷。
商贸服务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2亿元,增长1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2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14.8%;零售业零售额63.2亿元,增长15.1%;住宿业零售额0.8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2.0%。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 853.3万美元,下降5.6%。其中,出口4 684.5万美元,下降7.1%;进口168.8万美元,增长68.2%。
城乡建设
推进道路工程建设,新建东北环路、文明东路等7条道路3.96公里;维修巷路38条9.2万平方米,完成建设路东段沥青罩面2万平方米。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进展顺利,广安嘉同和兰河雅居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并安置回迁,配建廉租房90套,新增廉租补贴140户;全区改造泥草房6 878户。搬迁安置4个村屯525户,1.4万平方米灾民回迁楼投入使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改造1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 580户。城市供水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完成利民二水厂扩建工程,日新增供水能力3万吨;老城区三水厂实现并网供水。推进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对双井一护路、石人一大用、二八一西井公路共计18.3公里进行维修养护,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3座。呼兰河大桥改造工程和呼兰河客运码头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开通萧红故居至湿地公园旅游公交专线。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15公顷。全区争创四星级村3个、五星级村1个。
社会事业
2013年,全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0%。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利民校区招生工作顺利启动,降低30分招收呼兰学生80名;顺迈中小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主体封顶;实施校安工程6所,创建标准化学校7所,新建、改建幼儿园7所。萧红多媒体数字展馆正式开通。萧红故居和纪念馆全年接待游人12万余人次。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新上健身路径工程15套,园区工程5套,建立市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94%和95%。萧红多媒体数字展馆正式启用;成功举办呼兰区第3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对外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区敬老服务中心和4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增加床位746张;新建千米社区服务中心2个。全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 007人,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5 60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7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 000人。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 451人,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4 856人,增长12.3%。年末城镇新就业人数5 654人,与上年持平。全区登记失业人数3 218人,比上年增加323人。全年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3 025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 764万元;全年创业培训380人,300人实现自主创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620.5元,增长12.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1 309元,增长15.2%。 (呼兰区政府办公室 赵 禹 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