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西市

  鸡西市
    市委书记:赵 铭 1960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2013年9月任现职。
    副书记:康志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 铭(兼)
    副主任:杜 捷 朱成富 任雅欣(女)
    
    
    李鸿林 郑野岩(女)
    市 长:康志文 1958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2013年5月任现职。
    副市长:朱玉文 于金才 李正华
    
    
    邵国强 兰知震(女) 李传良 杜吉君
    市政协主席:丛祥荣
    副主席:刘少武 郑 君 杨敏(女)
    
    
    车莲香(女) 王勇进 祝序彬
    【概况】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万,辖6区(鸡冠、城子河、恒山、滴道、麻山、梨树)、3县(密山、虎林、鸡东县),共46个乡(镇)、459个行政村,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景色宜人的边境旅游城市、宜居宜业的滨水园林城市。域内有农垦牡丹江分局及所属的12个大型国有农场,有东方红林业局和迎春林业局2个森工林业局;有大型国有企业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原鸡西矿务局)和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1亿元,增长0.9%;固定资产投资272.2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亿元,增长13.7%;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697元,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11 985元,增长15%。
    项目建设
    紧紧围绕政策导向、资源优势、重点产业,加强与大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谋划储备一批立市、立县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谋划储备项目403项,总投资3 639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民生及基础设施项目291个,完成投资175亿元。鸡西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投入运营,密山海宁皮革城竣工开业,鸡东宝鑫碳化硅陶瓷材料项目顺利完成,珍宝岛药业中成药、万达鸡西商贸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青岛啤酒异地扩建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为鸡西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234个,实际到位资金229.6亿元,同比增长30.9%;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20%。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鸡西工业示范基地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07家,完成投资169亿元。
    农业
    粮食生产再攀新高,总产量达28.77亿公斤,同比增长6.3%,增幅居全省第2位。全市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监测面积达31.1万公顷,16万公顷绿色水稻、玉米、大豆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珍宝岛大米、虎林椴树蜜等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达136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户。农业技术推广运用成效显著,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3.3万公顷,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8%,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业标准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2%,均创历史新高。农机田间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拉动全市大型农机装备更新6 300台套,实现土地规模经营5 466.3公顷,同比增长225%,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 305个,比上年增加505个,注册资金19.5亿元,成员1.9万个。王家村蔬菜科技园区获得省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奖励资金200余万元,王家村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鸿运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密山、虎林被列为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县(市)。
    工业
    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两黑一绿”产业集群战略,着力构建煤炭深加工产业群、石墨精深加工产业群和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加工产业群。加强企业协作,鼓励支持企业发展,举办地方煤矿和煤机企业供销对接会,签订合作协议资金1.1亿元,促进了煤矿企业和煤机生产企业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加强银企协作,拓展融资渠道,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贷款66.4亿元。实施企业裂变升级战略,出台《鸡西市工业裂变升级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域内企业引入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指导企业编制成长规划,开展企业计算机升级云服务,全市有18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
    第三产业
    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加大基层供销社改造开发力度,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成功组织第24届哈洽会参会参展工作,全市共签约项目131个,签约金额31.56亿美元。鸡西市代表团荣获哈洽会“突出贡献奖”。成功跻身全国第二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投资4.6亿元实施兴凯湖湿地公园等20个旅游项目,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6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1.6亿元,增长12.4%。继续在央视全年播出“大美兴凯湖、神秘珍宝岛、活力鸡西城”形象广告,收到良好的品牌效应。成功举办“哈尔滨-兴凯湖-乌苏里江”自驾游启动仪式,五一期间,首批150名自驾游游客抵达兴凯湖、虎头乌苏里江景区。推动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启动第5届滑雪节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全市冬季旅游项目。创新融资模式,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356.7亿元,增长15.2%。
    社会服务
    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579项精减到409项,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快捷、便利和条件。出台《鸡西市城市公共交通经营体制改革方案》,实施政府投资、企业全资和信托融资3种公交融资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公交改革,切实保障公交经营运行秩序。密山、虎林口岸开展了异地办证业务,新开通鸡西-伊曼国际货运线路、鸡西-北京航线第二航班、鸡西-沈阳-三亚航线,对外联系更加顺畅。
    生态建设
    兴凯湖生态保护实现建市以来的历史性突破,兴凯湖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5个湖泊之一,审定项目26个,总投资17.07亿元。总投资9.98亿元实施松花江流域“十二五”规划项目27个并全面实施启动,开工率达到93%,投入运行率达到26%,处于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采取新闻媒体公示机动车强制报废措施,强制报废车辆12 240辆,超额完成年度机动车减排任务。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创建取得丰硕成果,获批国家级生态乡1个、省级生态乡7个、省级生态村64个。全市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数量分别占全市乡镇和行政村总量的78%和52%,处于全省前列。启动实施“蓝天工程”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联防联控行动,率先在全省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抽检工作,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334天)。
    城市建设
    全市人民翘首企盼的城市供水工程获省政府批准,并精心组织开工。改扩建红旗路等17条道路,开工建设东山桥公园,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45公顷。启动实施鸡兴西路扩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团结公铁立交桥。“数字鸡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城市建设信息化掀开崭新一页。完成南山路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和穆棱河公园栽植花卉。完成南环路、电台路等4条街路路灯建设工程。建成文化路等13处停车场。全市新增人防工程开发利用面积7 560平方米,人防工程利用率超过53%。鸡冠新区建设步伐加快,4条主要街路实现全线通车,市体育会展中心投入使用。
    民生建设
    全年财政共投入民生资金46.4亿元,同比增长29.2%,占财政总支出的34.4%。向人民承诺的30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开工6 391套,竣工14 333套,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为全市36 000余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6 000余万元。2 632户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改善了住房条件。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1 400户,并对鸡虎沿线23个行政村2 250户农民的4 326座房屋进行改造,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社会保障力度稳步提升,市本级城市低保标准由310元/月、人提高到38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由1 800元/年、人提高到2 200元/年、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在全省首创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设立专项扶持基金1 500万元,发放无息借款43万元。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创历史新高,全年共为1 03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 629.4万元,扶持创业2 321人,带动就业6 861人。启动开展“情系百姓、温暖万家”慰问贫困家庭活动,市政府拨付800余万元,为2万余户贫困家庭发放米、面、油等。
    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建续建校舍7万平方米,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市3个国家试点实验项目有序推进,教育科研、体育教学、学校安全等方面工作在全省介绍经验,有9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群众满意学校”,基础教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鸡西大学成功升本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市医院新址和中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6个卫生监督所、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全部完工。率先开展“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先进城市复审达标检查。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65家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抠舞代表黑龙江赴陕西省陇县参加“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并夺得金奖,参加首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夺得展会一等奖。鸡西市荣获文化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做出突出贡献地区”荣誉称号。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武术·新三字经”阳光体育活动,鸡西市成为全省首家“武术·新三字经”推广试点城市。成功举办首届“环兴凯湖国际马拉松公路接力赛”和国奥男篮四国挑战赛,扩大了鸡西的对外影响力。推进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内容和层次不断提升,在第15届深圳高交会上,鸡西市组织16个优秀项目参展,其中5个项目首次通过现场项目推介发布会进行发布,并有3个项目安排在首场进行发布,规格之高、效果之好,创鸡西市历届参展之最。推进其他事业协调发展。全市老龄工作再创佳绩,市老年康复护理院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称号。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出台并实施《鸡西市城乡标准化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鸡冠区率先完成4个社区用房主体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化城市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鸡西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跨省档案异地备份的地市。司法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司法行政工作进矿区、进村屯活动,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 567件。   
    (鸡西市政府办公室 尹增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