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鹤岗市

  鹤岗市
    市委书记:张雨浦(回族) 1962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梁成军 张常荣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雨浦(兼)
    副主任:赵晓岩 杜荣家
    
    
    王书雅(女) 伍 鹏 马智凯
    市 长:梁成军 1963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6月任现职。
    副市长:谢宝禄 徐 颖(女)
    
    
    马 冲 梁贞堂 谢殿才 杨贺新
    市政协主席:徐祝新
    副主席:于会文 于冶铭 赵广东
    
    
    张 涵 袁 军 王书玲(女)
    罗继生
    【概况】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坐落于小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地区与黑龙江、松花江交汇的三江平原地区,东部、南部隔松花江与佳木斯市相望,西部隔小兴安岭与伊春市接壤,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比罗比詹市毗邻。辖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萝北、绥滨2个边境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鹤岗成为三江平原北部的重要区域,素有“金三角”之称。
    2013年,鹤岗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有煤矿效益下滑,地方煤矿持续停产,主要工业品市场萎缩,翘尾因素影响尚未消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刚性支出增大,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洪灾雪灾造成的损失重大,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困境中仍然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保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0亿元,同比下降9.5%;固定资产投资184.8亿元,下降5.4%;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70%,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公共财政收入20.49亿元,下降24.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亿元,增长10%;利用外资6 000万美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01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10 461万元,增长11.7%。体现发展质量和后劲的指标有所提升,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和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2.6%、72.7%、77.3%和76.7%。
    产业项目建设加快
    理清发展思路,细化发展措施,召开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出台推进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等8个重要文件。全年开复工项目171个,其中非煤项目和资源深加工项目均超过70%。煤化工、石墨深加工和绿色食品深加工大大主导产业链条继续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中海油化肥、征楠煤化工、万源稻米深加工、经纬木糖醇、明珠大米蛋白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铁石墨深加工、中石化乙二醇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坚持推进农业“八化”建设,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在大灾之年达到12.5亿公斤。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及绥滨县水稻种植比重分别达到56%和82%,均列全省市县第一位;推广适用新技术25项,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7户,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12家,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8万公顷。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江萝、德龙、福兴、敖来和新华灌区等26项重点水利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星级村建设位列全省第二位。
    工业经济困中企稳
    在市场和价格“双下降”压力下,加大扶企助企力度,实行市级领导包企责任制,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八条”政策措施,减免小微企业税费8 500万元,通过工业企业助保金平台投放贷款4亿余元,协调投放贷款60余亿元,最大限度地遏制企业亏损和效益下滑。
    第三产业稳中有升
    着力发展商贸业,益华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萝北风翔商贸城建成营业,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巩固发展旅游业,黄金古镇、金顶山景区等升级项目顺利完工,太平沟、清源湖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对俄开放取得突破,名山口岸正式开办异地办照业务,俄方入境“落地签”争取成功。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130件惠民实事按计划推进,各项民生承诺全部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突破。坚持“以安置促建设,以建设保安置”,2.6万套煤矿棚改住宅楼竣工,回迁安置2.1万户,是前5年的2.5倍;3 180套城市棚改住宅楼、2 000套廉租房和公租房完成主体工程;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4 600余户。社保标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 430元提高到1 665元,“五七工”和“家属工”养老金从684元提高到92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从326元提高到386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4 000元提高到4 600元;“新农合”、城镇医保由240元提高到280元,困难群众大病二次救助上限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最低工资标准从700元提高到1 050元;社区主任、副主任生活补贴每月增加200元。就业形势总体向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帮助350余名高校毕业生、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1 007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 035万元,为851名农村妇女创业提供小额贴息贷款3 320万元。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市建设管理加强
    深入实施五大城市发展战略,完成重点工程77项。修改了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了城市道路、供热和沉陷区等专项规划,严格规划例会制度,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严肃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批少建多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调控。44条主干路和街巷路改造、农村电网建设和节能改造等工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北山公同、儿童公同升级改造和南山公园新建工程全部竣工,200个“六小工程”投入使用,“五湖一河”景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小鹤立河水库开始向工业园区供水,多年形成的近300万平方米供热缺口问题基本解决,城市承载能力有所提升。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抓绿化、治裸土、清垃圾、除冰雪,治理裸土8万平方米,植树164万株,购置清冰雪设备189台,机械化清雪率达到62%,“脏、乱、差”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强化物业管理,“弃管楼”达标管理达到50%以上,城区东部污水处理厂和两县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厂、市区污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城市公交车100辆,新建、改建候车亭和报刊亭,城市环境面貌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完善5所学校教学设施,创建6所标准化学校、3个素质培训基地,对学校供热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消灭“明火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总投资3.2亿元的鹤岗区域医疗中心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竣工,53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完成,兑现城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馆开始布展,数字化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整合市、矿有线电视网,新上了电视转播车,实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及传输系统改造;万源粮油米糠联产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全国第一个稻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审批,全国第一个国家石墨产品监督检验分中心通过评审,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新建17个群众户外健身场所,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服务质量体系认证,并被评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群众体育先进集体,鹤岗市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荣获世界级金牌2枚、国家级金牌4枚和省级金牌48枚。统计、审计、监察、外侨、计划生育、老龄、气象、地震、人防、司法行政、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会形势保持稳定
    启动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双查双治双问责”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个责任”,加快地方煤矿整合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各类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3.5%,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坚持信访源头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证、供热、拆迁、回迁和“集资借贷”等问题,使全市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0%以上,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实施“法眼工程”,开展“保稳定、保平安”等20余项专项行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全面完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
    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黑、松两江发生特大洪水,全市20个乡镇163个村6万余人受灾。在大灾面前,全市党、政、军、警、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之中。由于科学研判,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抢险及时,没有一人伤亡,没有出现重大疫情,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
    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市像泰丰粮油这样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23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户。农产品加工涵盖水稻、玉米、大豆及饮品、酒类加工等各行业,产品远销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13年,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120亿元,实现利润3.7亿元。泰丰稻米蛋白加工、万源粮油综合加工等项目最具代表性。全力推进总投资2.7亿元的泰丰稻米蛋白加工项目,技术依托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及国家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工程实验室,设计规模年呵加工碎米10万吨,生产大米淀粉1.5万吨,大米蛋白粉7 500吨,大米淀粉糖浆8万吨。万源粮油综合加工等项目,一期工程投资5.6亿元,新建3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项目,企业已形成年加工水稻40万吨、米糠10万吨、精炼毛糠油1.5万吨以及调和油、精制糠蜡、谷维素粗品、利用稻壳灰生产白炭黑、活性炭,以稻壳为燃料的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等格局。建设大兴南瓜生态发展科技有机肥项目,年产南瓜酒精12万吨。该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发展产业项目。通过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打造出一批国内外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其中“实实”“龙水”“梧桐”“稻同”获中国驰名商标,“鹤鸣”“华滋佐味”“鹤塔”“三江平原”等被评为省内著名商标,“鹤鸣”“黑龙峡”等有界江地域特色的品牌逐渐享誉市场。鹤岗市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接近300个,产品认证数量是前10年的总和。   
    (鹤岗市政府办公室 于连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