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
市委书记:李显刚 1963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09年12月任现职。
副书记:武凤呈 王凤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显刚
副主任:王凤翔 范凤阳 苗振芳(女)
华泽贵 楼中梁
市 长:武凤呈 1958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9月参加工作,2010年1月任现职。
副市长:韩 库 李明春 王志山
唐丽华(女,满族) 孙 波 赵中超
市政协主席:高 民
副主席:魏 军 刘忠臣 张丰发
贾 胄 王月花(女) 曹德君 温跃峰
【概况】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与佳木斯市、抚远县等9个市县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430公里,距佳木斯机场70公里。1947年建矿,1956年建市,是满族祖先肃慎和挹娄文化的发祥地,因市区东北部有两座形似卧鸭的山峰而得名。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151万(其中市区人口51万),辖4县、4区、32个乡镇、415个行政村。辖区有60个国有林场、11个国有煤矿、12个国有农场(其中友谊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农场,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双鸭山市是以煤、电、钢、粮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17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7%,年原煤产量2 070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34.6万千瓦。拥有黑龙江省唯一的大型磁铁矿,储量为1.2亿吨,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黄金、石墨、白钨、大理石等矿藏也极具开采价值。全市耕地面积86.67万公顷(其中市属40.48万公顷),年产粮食26亿公斤,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双鸭山市四季分明、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春可踏青赏花、夏能避暑休闲,秋季漫山红叶、冬日万里飘雪。市中心区三面被12座植被繁茂的山体环绕,发源于境内完达山余脉的安邦河横穿市区5.2公里,被誉为双鸭山的“母亲河”,从而使双鸭山市具有“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交融”的优美意境。森林面积89.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 00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39.7%,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2.9万公顷。乌苏里江双鸭山市段与俄罗斯有128公里边境线,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是内地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拥有驰名中外的乌苏里江和珍宝岛、三江平原最大的河系挠力河、总面积达48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和生态旅游区雁窝岛以及汉魏时期的凤林古城文化遗址等,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
农业经济
全市粮食总产26亿公斤,增长6.8%,实现“十连增”。畜牧业产值90.6亿元,增长9.3%。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6个,新增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4个,新增74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91家,新增11家。农村土地流转9.89万公顷,增加0.78万公顷。宝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贤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工业经济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99.5亿元,下降1%。其中,电力、钢铁、煤化工和粮食加工产业增加值96.1亿元,占48.2%。实施工业项目231个。完成工业投资208.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6户,新增25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4%。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6.6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6亿元,增长13.7%。全年旅游业收入实现10.9亿元,增长30.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6%和12.1%,存贷比达到76.8%。保险、证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县域经济
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亿元,增长9%。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4亿元,增长5%。宝清县跨入全省工业发展十强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比前十强。
招商引资
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3.37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9.96亿元,增长84.6%。实际利用外资4 568万美元,增长15.7%。
项目建设
全市开复工5 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9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其中,省重点推进项目开复工22个,完成投资80.5亿元,投资完成率103.2%。新时代水泥异地搬迁改造、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天泰10万吨芳烃、欧蓓莎中俄国际建材家居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龙泰60万吨烯烃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中俄经贸产业园项目前期进展顺利。
园区建设
全市各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完成投资85亿元。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贤县工业示范基地和宝清县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城乡统筹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以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安邦河治理为主线,以滨水北城建设为牵动,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学校、医院、文体场馆、商厦市场、桥梁路网等大项目建设。滨水北城和南市新城粗具规模,环山东城启动,中心商城和生态西城建设稳步推进,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生态城已现雏形,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改观”的目标。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天眼工程”建成视频监控点5.8万个,实现主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应急指挥中心110社会联动体系处置民生案(事)件1.6万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省级验收。城市美化、亮化持续推进,中心区亮化楼体163栋。城市环卫保洁实现了向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拓展。物业覆盖率、排水通畅率和市区主次干道完好率分别达到90%、100%和98%。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启动新热源建设和供热管网改造,实现了大唐、北城、双矿三网并联互通,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8%。安邦河斜拉桥、三马路跨线桥、东环路改造等项目已建成通车,东福大桥和卧虹桥改造、西环路、北环路、规划十五号路、光明小区路网等加快建设。新型村镇建设力度加大、亮点纷呈。“时代新城”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已建成住宅20 060户,有5万农民进城。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改造城中村5个、旧村19个,建设城市农民新区6个、新村4个、乡镇中心村10个。
生态文明
安邦河治理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600万公顷。完成植树造林1. 1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到39.9%。48个重点减排项目全部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双鸭山市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市称号。
民生工作
创业就业形势整体趋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创业成功4 7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5亿元。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参保目标完成率均达到100%。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5%,参合补助标准提高40元。城市低保救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95元,农村低保救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480元。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工资标准人均提高423.7元。实施男女职工平等享受供热补贴政策。惠民利民实事顺利落实。煤矿棚改竣工住宅4 000套,城市棚改竣工住宅6 969套,建成廉租房500套。黑煤职院新校区、新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训楼已交付使用,南市新城幼儿园已经建成,新人民医院、第十八中学和第十九中学合并新校、滨水北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实验幼儿园2013年投入使用。北城体育公园和市体育场改造正式启动。
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源头管理,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分别下降5.7%、60%和43.8%。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重点案件包案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平稳回落。加大治安整治力度,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实现优先发展。完成32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全市公办幼儿园总数达到42所。完成8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省级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22所,占总数的69.3%。全市公办职业技术学校达到6所,普及高中教育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双鸭山市4个县级医院被列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集贤、宝清、饶河3个县级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同比下降39%。全市共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单位8个,省级健康促进社区2个。卫生监督、结核病防治和爱国卫生等5个专项工作全省排名第一。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文广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全市大型休闲广场达到40余处,健身活动中心111个,体育健身点1 000余个。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400余场次。15岁射击运动员吕婷,在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上夺得金牌,成为双鸭山市体育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
政府建设
决策机制更为健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37件。坚持咨询论证、集体决策,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展老干部咨询论证和监督检查活动19次,形成调研及论证报告13篇,提出合理化建议49条。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审批大厅和服务窗口单位受理和办结业务量,分别增长142.5%和207%。坚持节俭办事,大幅压缩支出。“三公”经费、办公经费减少20%,各类会议、文件减少30%。作风整治不断强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保障了建设资金安全使用。
【双鸭山市被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市”荣誉称号】
双鸭山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部署,把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湿地建设资金1.2亿元。通过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保护区基础设施标准化、科研监测网络化、管护工作立体化,为湿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湿地面积48万公顷,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和龙头,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和主体的保护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管理较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双鸭山市政府办公室 于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