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
县委书记:王兴柱 1970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任现职。
副书记:陈国彬 徐东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兴柱(兼)
县 长:陈国彬 1969年7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4月任现职。
副县长:林永平 孙立杰(女)
罗晓滨 宁利文 刘汉忠 于连平(挂职)
县政协主席:徐东伟
【概况】
肇州县辖区面积2 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5万公顷,草地5.66万公顷,林地1.2万公顷,水域0.6万公顷,是全国百个产粮大县之一。境内庆深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1 175亿立方米,是全国五大气田之一。全县辖6个镇、6个乡、2个农牧场、104个行政村,人口46.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8‰。蝉联全省工业发展十强县。
工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34.1%;工业利税38亿元,增长49.1%。肇州工业园区累计投资5.4亿元,总开发面积5.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入驻各类产业项目63个,昆仑啤酒、悦然饮品、格林赫思、兴和生物等重点企业建成投产,累计投产项目36个。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链条更加清晰,成功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引进各类项目3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到位资金73.2亿元。地企关系进一步融洽,实现油田产能106万吨、税收贡献10.5亿元。
农业
完成农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9%。落实粮食高产创建面积11.05万公顷、实施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4.8万公顷,大型农机作业3万公顷,粮食总产15.26亿公斤,实现“十连增”,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荣誉。建设标准化畜牧基地11个,全县畜牧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分别发展到15个和135个,奶牛、肉牛、生猪、肉羊和“三禽”饲养量达到7.7万头、25.5万头、160万头、51.5万只和2 200万只。特色品牌效益提升,棚室产出各类果蔬1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绿色特色作物基地面积达到8万公顷,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总数达到84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33万公顷,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专业协会3个,金穗粮食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3亿元。
商贸和文化旅游产业
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23.5%,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28.8%。园区物流园、农资大市场、双发果蔬仓储交易中心等物流重点项目的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华晨超市总部落户肇州县,新发展规模以上流通企业6家。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型龙江剧《青马湖的女儿》获全省龙江剧“白淑贤”杯比赛银奖;老街基文化庙会、昆仑啤酒节、双发香瓜采摘节等文化旅游活动逐步形成品牌。借助“绿博会”“绥博会”等展会平台,推介本土特色旅游产品,其中老街基农副产品入选“2013大庆元素”,被评为大庆市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全县新增手工艺品生产网点100家、旅游产品经销网点35家,完成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2.3亿元。
城乡建设
编制肇州县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和南城新区规划方案。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商业开发项目4个、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危)房3 345户,被评为全省泥草(危)房改造先进县。推进居民巷道铺装、市政维修、污水管网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兴城镇大阁村和双发乡双发村沿路升级改造、永乐镇和朝阳乡2个乡镇的基础设施改造,铺设农村公路35.5公里。开展“推进四城联创、建设美丽乡村”专项行动,新建水冲式公厕2处,设置移动垃圾中转站6个,机械化清雪率达到70%;栽植行道树560株、花草85万株,县城绿化率23.9%,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枪。植树造林0.1万公顷,绿化村屯27个、道路75公里,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杆屯12个,二井镇实现村被国家列为“美丽乡村”建设首批试点。
民生事业
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6所,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配置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在全省农村学校率先实现“班班通”;推行校车运营管理新机制,购置标准校车137台,在全省率先实现标准校车县乡村屯全覆盖;新建村级卫生所45个,扩建中医院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成功晋级二级甲等医院。文化社区工作扎实开展,完善县城“五场三馆一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村级“两室一场”10处、农民健身工程8处、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社区各2个。供水工作成效明显,县城36栋楼房和70%平房区实现24小时直供水,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4处,9.83万人用上安全饮用水。就业、社保、医保、低保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9人,引进人才90名;发放低保金8 536万元,较上年增长18.6%;“新农合”年住院最高补偿标准提高到10万元,补偿金支出9 629万元,较上年增长27%;医疗救助报销金支出1 617万元,报销比例提高10%;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 400人,兑现各类奖扶资金755万元;县财政拿出6 000余万元,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工资,人均月增资300余元。
(肇州县政府办公室 邸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