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台河市

  七台河市
    市委书记:张宪军 1956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3年3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任现职。
    副书记:韩立华 齐秀娟(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宪军
    副主任:张世玉 张兴海 曲 焱(女)
    
    
    王长远 孙玉国
    市 长:韩立华 1963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9年7月参加工作,2012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刘文波 王云鹏 张建伟
    
    
    郑君桥 杨子义 刘 丽(女)
    市政协主席:韩振军
    副主席:刘显明 张学刚 伊才波
    
    
    刘 婉(女) 张 戬 王长富
    【概况】
    七台河市是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1958年开发建设,1965年成为特区,1970年设立县级市,1983年晋升为省辖市。辖三区(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一县(勃利县)、一场(种畜场现更名为金沙新区),共有5个街道、61个社区、17个乡镇、220个行政村,总人口91.9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七台河市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和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市。耕地面积17.54万公顷,盛产粮食、烤炯、红小豆、白瓜子等特色农产品;境内水库20座,大小河流26条;森林面积40余万公顷,地方国有林场18个,林木蓄积量1 44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48.6%,党参、刺五加、五味子等野菜及药用植物300余种,木耳、猴头、榛蘑等食用菌类10余种,有鹿、熊、狍、雉鸡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蕴藏煤炭、黄金、石墨、膨润土等30余种丰富矿产资源,其中煤田总面积9 80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著称,有焦煤、1/3焦煤、贫煤、弱煤、无烟煤等10余个品种,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尤其炼焦煤占总储量的82%,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硅含量、中强黏性等特点,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最佳原料。双叶牌家具、蓝靛果酒、橡木酒具、黑陶、草笔等已经成为土特名优产品。
    产业项目
    2013年,全市始终坚持“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应对国内煤焦市场持续低迷等影响,通过盘活存量,全力做大增量,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转型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共取消、下放、合并86项,占原审批事项的31.2%;全部免除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开辟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联合审批、“保姆式”服务,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出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种子基金;组织大型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为企业解决资金60余亿元。产业项目发展迅速,全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80个,比上年增加27个,总投资157亿元,增长27%,其中非煤项目占92.5%、投资额占87%;全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通过创新组织动员、激励约束和项目生成机制,第一轮专业招商取得丰硕成果,本地企业扩张和引进的3 000万元以上项目145个,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其中非煤项目数量、投资份额分别占89%、76%。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3.0和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3.2∶46.8:4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煤焦电化比重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非煤工业比重提高到10%。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级财政投入3亿元支持经济开发区、金沙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煤化工园区、再生资源园区等省市级重点同区共引入新项目33个。成程非晶合金、九龙泉果酒、伊普润滑油、萘系减水剂、新丰大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建成;宝泰隆和龙盛达两个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金泰环己酮己二酸、德彩光电、嘉寓门窗、光明玻璃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达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35.6亿元。
    农业
    农业战胜春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粮食产量7.785亿公斤。规模化种植、养殖水平提高,全市土地流转面积6.93万公顷,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4万公顷,渔业放养面积完成5.13万公顷;全市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户分别达到700个、90个和1 900个,新增标准化畜牧养殖场22个,新建4个畜牧科技产业同区。农村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农民合作社达到366个。农业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5亿元,带动基地农户6万户,标准化种植5.33万公顷,拉动户均增收1 700元;实现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14户、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5户。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4亿元。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9亿元,新修通村、村内和通屯路20公里,新建改造综合活动室1 200余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1.78万平方米,植树绿化2万余平方米;开展2个省级百镇试点和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万宝村、红光村实现整村改造搬迁,建设农民住宅楼31栋。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制定出台强镇扩权财政优惠政策等改革实施办法,市直各部门向乡镇下放行政权力17项,有效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强镇扩权改革初见成效。
    工业
    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煤焦电化等主要行业呈下降趋势。受煤焦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呈现上半年快速下行,下半年在低位逐步企稳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0.5亿元,比上年下降27.9%,其中煤焦电化增加值实现73.8亿元,比上年下降23.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比上年下降34.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7.3%;炼焦业6.1亿元,下降3.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11.5亿元,下降4.0%;化工业2.O亿元,下降55.5%。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洗煤产量1 515.1万吨,比上年下降24. 7%。其中,洗精煤产量856.9万吨,比上年下降27.1%;焦炭产量394,3万吨,比上年下降15.7%;发电量83.3亿度,比上年下降9.1%;水泥44.5万吨,比上年下降52.3%;家具61.4万件,比上年增长16.5%;纯苯2.5万吨,比上年下降68.3%;精甲醇6.7万吨,比上年下降51.1%。
    民生保障和发展
    开通政府网“民声之窗”专栏,扎实开展“联包助帮”和“三办”活动,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企业家恳谈会,高度关注社情民意,积极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全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等重大支出,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并且在未增加政府性债务的同时,全年偿还贷款9.8亿元。研究制定重点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7个方面43项重点工程,70%的民生项目启动,超过1/3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供水工程获得批复,基本完成开工准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2万人饮水困难。安居工程加快推进。投入5.3亿财政资金加大棚户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北岸新城棚改房全部竣工,如意家同一期棚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22 626套煤矿棚改房建设,新开工10 499套,21 268户居民告别棚户区;新建城市棚改房3 508套、廉租房1 500套、公租房300套、经济适用房126套;改造农村泥草房3 012户、危房789户;完成5个小区57栋住宅楼“暖房子”工程,维护整治弃管楼310栋。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净增3.2万人,个体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每月人均提高23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大病统筹报销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额分别提高至10万元、6万元和23万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全省率先建立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为符合条件的524名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620万元,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 687人次,新增就业1.2万人,再就业8 509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按照公务员工资补贴标准上限提高工资水平,人均月工资提高13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10元提高到380元;企业离退休工资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42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外科楼、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县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等14个卫生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组建七台河职业技师学院;新一中一期工程竣工,金河学校食宿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铁山中学宿舍楼投入使用,新建、改造9所公办幼儿园,66所学校进入省级标准化学校;课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得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板市”称号;高考录取率达到87.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三馆”免费向市民开放,群众翘首以盼的体育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短道速滑项目获省级以上奖牌65枚。
    城市管理
    完成依宝公路东出口和大同街东延一期等道路工程,改造同仁中巷等13条2.3万平方米巷道。新建、维修、改造供水管网23公里、供热管网11公里,基本完成第二汇水区雨污分流管网续建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启动运行。万宝110KV输变电工程、长兴35KV增容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加大违建清理、小锅炉淘汰等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以污水、垃圾为重点的桃山湖污染治理行动,完成机动车环保检验2万余台,强制报废超标机动车1 529台,完成桃山煤矿矸石山搬迁治理160万立方米,治理超标锅炉20台,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完善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推进石油大道景观绿化,实施东进街、北岸新城等绿化工程,建立倭肯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绿化覆被率达到43.7%。全面完成“十项整治”工作,深入实施“六化一考”城市管理机制,市容市貌整体改善,成功晋升为“国家园林城市”。
    社会稳定
    2013年,七台河市全力应对多年不遇暴雪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了灾害损失。全面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属地管理责任体系,全方位、全覆盖、高频次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大检查大整顿,危化、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3人以上事故。食品安全、物价稳控、打非治违工作得力有效。研究提出煤矿集团化整治整合思路,72处煤矿通过省审核。出台系列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24小时旁站式监管,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7%、38.5%。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投入1亿余元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信访积案,妥善化解369件信访疑难问题,案件化解率达72.3%。   
    (七台河市政府办公室 张云龙 刘俊辰 毕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