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地区

地委书记:肖建春 1957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4月任现职。 副书记:单增庆 赵 梅(女) 人大工委主任:周玉环(女) 副主任:吴玉波 王连春 李泽清 行署专员:单增庆 1960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3月参加工作,2009年10月任现职。 副专员:赵 明 曹宪双 包国荣 庞洪峰 政协工委主任:李英瑞 副主任:夏静媛(女) 凌清范 白成君 【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位于东经121°12’~127°00’、北纬50°lO’~53°33’。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是祖国最北部的行政区。大兴安岭地区辖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3个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4个区。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与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实行政企合一体制,辖松岭、新林、塔河、呼中、阿木尔、图强、西林吉、十八站、韩家园、加格达奇10个林业局。全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行政区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属黑龙江省行政区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8.1%,属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1.9%。2013年,全区总人口507 57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8 892人,占总人口比重86.5%。人口出生率4.68‰、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2.4‰。全区土地面积8 292 879.95公顷,林地7 416 072.5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538 391 783立方米,森林覆被率为80.37%。全区已发现矿产40余种,矿产地584处,探明储量的矿藏14种。大兴安岭地区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余种。鸟类16目40科250种,兽类6目16科56种,鱼类17科43种,两栖动物2目4科7种。山产品主要有越桔、【33—81图】柿、松子、榛子、蕨菜、木耳、蘑菇、黄花菜、猴头等,建立农作物、食用菌、蓝莓、黄芪等粗见规模有机食品基地102个。全区有旅游资源86处,先后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十大冰雪旅游胜地和中国最令人向往的20个地方称号。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 042 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383 305吨,比上年降 低17.2%。实现林业产值434 814万元,增长14.3%。木材产量564 962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8.7%。实现木材采运产值56 273万元,比上年下降11%。营林情况良好,全年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7.84万公顷,中幼龄林出材量474 659立方米。育苗69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20 572株,城镇园林绿化19公顷,义务植树58万株。实有森林管护面积7 777 484公顷。畜牧业生产平稳。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02 303万元,比上年增长8.4%。肉类总产量16 398吨,增长8.2%;蛋产量5 882吨,增长5.8%。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4%;拥有农用拖拉机12 628台,比上年增长12.9%。化肥施用量(折纯)8 260吨,比上年减少0.2%。农村用电量1 77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2%。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区工业和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0 184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木材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1 399万元,增长11.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 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润46 32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实现利税73 523万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家,实现增加值78 33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2%。完成产值208 059万元,比上年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064 875万元,增长3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1 616万元,增长 155.5%。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69 734万元,增长3.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5%;民间投资495 141万元,增长96.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1.5%上升到46.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25 347万元,增长25.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1%。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 454万元,增长10.1%。全年商品零售额实现388 254万元,增长12.2%。餐费收入实现117 200万元,增长3.8%。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60 778万元,增长11.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1.4%。 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值2 706.19万美元,增长40.26%。其中,出口1 134.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86.5%;进口1 371. 98万美元,下降6.27%。一般贸易出口额1 334.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5%。实际利用外资 27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82万美元,下降74.6%;间接利用外资2 418万美元,增长95.8%。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380.3万人次,增长8.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9 393万元,增长8.6%。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 668 452万元,比年初增加135 583万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 1 015 207万元,比年初增加3 225万元:个人存款余额1 558 411万元,比年初增加129 12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 额771 052万元,比年初增加180 85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2 080万元,比年初增加71 15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 额393 039万元,比年初增加84 797万元。全年保费收入87 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其中,财产险收入20 815万元,增长183.7%;寿险收入66 445万元,增长41.6%;全年赔付额29 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 9 345万元,增长168.5%;寿险赔付金额20 575万元,增长24.3%。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有普通中学40所,招生6 102人,在校生18 878人,毕业生7 566人。普通小学43所,招生 2 361人,在校生15 632人,毕业生3 713人。公办幼儿园4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 882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 1 460人,其中专科853人、中专607人。学年末在校学生3 893人,其中专科2 361人、中专1 532人。研究所从业人员142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7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1 205万元,全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3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6%。有线电视用户94 587户,比上年增加1 687户。有卫生机构334个,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36个。卫生机构床位2 762张,卫生技术人员3 46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 297人,注册护士1 29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机构11个。全区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5个。全区运动员全年获金牌13枚、银牌17枚、铜牌20枚。 交通和邮电业 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16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完成旅客周转量25 20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完成公路货运量765万吨,比上年增长2.8%;完成货物周转量165 4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 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通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 850万元,增长5.4%。全区移动电话45.7万户,增长3.9%;本地电话用户12.9万户,下降0.8%;国际互联网用户8.4万户,增长6.3%。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656元,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11 403元,增长 1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 032元,比上年增长12%。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3 010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7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拨付救济、救灾和低保资金到位额16 960万元,比上年增长59.2%。 【招商引资】 2013年,全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精细化、专业化、产业化”招商思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商与引税、招商与延伸产业链条相结合,采取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纳税型企业。强化责任机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地县两级领导包保推进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健全招商引资统计制度,建立地县两级在谈、签约、开工、投产项目管理台账及异地项目前期、开工建设督办台账,按季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强化招商绩效考核,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及配套的《考核办法》,按照引资质量与规模并重原则,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体系。全年招商引资签约总额116.9亿元,到位资金125.2亿元,增长50.1%。 【民生工程】 全年民生工程建设投入33.7亿元,增长13.l%。漠大线林区伴行路等9条公路竣工通车。保障性安居工程结转项目全部竣工,新建项目竣工率81%。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24 627户125.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5 080户。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成“三供两治”项目19个、生态型花园式乡镇林场24个,新增绿地238.9万平方米,48个小区达“十个一”标准。投入1.25亿元改造加格达奇区热网,新增供热能力130万平方米,60%老旧热网实现彻底改造。在全省13个市地首家开展慢性病调查,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人口全覆盖,地区医院与解放军301等国内著名医院实现实时远程会诊。林业企业在岗职工月人均增资117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资239元。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2.6%、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6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 032元,分别增长12.6%和12%。完成企办中小学教师资源整合,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4个县区局实现学前免费教育,技师学院晋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兴安岭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优秀市地称号。 【生态旅游】 2013年,全区强化生态旅游宣传,加强推介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全年推进旅游产业项目13个,完成投资13.27亿元。参加“4+1”城际旅游联盟产品北京推介会,启动南部旅游功能区2013清凉避暑旅游季活动,推出多布库尔湿地漂流、兴安旅游联盟成立、“激情夏日”旅游狂欢等11项系列活动。举办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暨加格达奇国际冬泳邀请赛,寒温带植物园晋升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380.3万人次,增长 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9 393万元,增长8.6%。 (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 张 羽 赵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