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标准实施

  从50年代起,我国学习苏联推行强制执行的标准管理体制。标准是技术法规,一经发布 ,各级生产建设、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贯彻执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和要求,黑龙江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积极贯彻实施了国家基 础标准和产品标准。
    一、基础标准实施
    基础标准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在经济技术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用面广,通用性强 的一类标准。建国后,根据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名词、术语 、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尺寸公差等国家基础标准。196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 普通螺纹》国家基础标准,铁道部公布了《旧英制机车车辆螺纹公制化暂行办法》。黑龙江 省铁路部门开始对所有英制螺纹车辆、配属机车车辆和运营货车有计划地进行了改造。到19 68年,配属机车车辆基本实现了英制螺纹公制化。1974年,国家标准计量局先后发布了《机 械制图》(GB126—138—74)和《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GB1182—74)两项 国家标准。前者从197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后者从1975年5月1日开始试行。1975年,国家标 准计量局又补充发布了《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GB1183—75)和《表面形状和 位置公差公差值》(GB1184一75),自1976年1月1日开始试行。《机械制图》和《表面形状 位置公差》两项国家基础标准发布后,黑龙江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在有关单位配合下对上述 基础标准进行了大量宣传贯彻工作。1979年,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了《公差与配合》国家标 准。1980年,国家标准计量局对《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这一基础标准进行了修订,正式发 布《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GB1182—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GB 1183—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GB1184—80),又新增加了《形状和位 置公差检测规定》(GB1958-80)。这些基础标准均从1981年7月起实施。为保证《公差与配 合》国家基础标准的贯彻执行,1981年和1982年,国家标准总局又分别发布了与其配套的《 光滑极限量规》(GB1957—81)和《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GB3177—82)两项国家标准。 这一时期,国家还发布了一些基础标准,即1981年发布的《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 规定》(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1.281)、《逐批检查 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282881)、《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2829—81 )、《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GB3533.1—83)、《表面粗糙度》(GB3 505—83)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标准经过多年的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局1984年正式发布 了16个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GB4457—4460—84),从1985年7月1日起实施。
    对以上11项国家基础标准,黑龙江省标准计量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国家 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都认真地进行了宣传贯彻。在省标准计量局统一组织下,各级标准 计量部门采取了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学习班、培训骨干等措施,层层进行宣传贯彻,各行业 主管部门也在本系统内组织贯彻。实施。从1976年到1985年省标准计量部门编印的宣传贯彻 讲义有:《公差与配合》6000册,《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光滑极限量规》10000册,《逐 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2000册,《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5000册 。举办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宣传贯彻会约250次,为全省各地和各部门培训宣传贯彻骨干1 7000人次。《机械制图》和《形位公差》两项国家基础标准的宣传贯彻时间长,普及面大,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76年,黑龙江省铁路部门认真贯彻《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国 家标准,组织各单位按新标准绘制图样,更新设计文件,1977年在名词、术语、符号、代号 、图样、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执行了新标准。1980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为贯彻两项国家基 础标准,在系统内116个重点企业,组织开办了5期师资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250多人;哈尔 滨、齐齐哈尔市机械冶金局及哈尔滨电表仪器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等单位和企业,也相 继举办了学习班,共培训了1800余人。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在全国首先按这些国家基础标准制 造出螺纹塞规、光滑量规、量块等具有国际80年代水平的产品。省电力局从1978年开始在省 内电力工业系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1984年省内电力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电工名词术语》48种,1985年省内发供电企业中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电气设备通用文字符 号》等37种。
    
    
    
    
    
    二、工业产品标准实施
    在“一五”计划期间,黑龙江省主要工业企业执行的是苏联标准,采用苏联的图纸、工 艺,按苏联的产品技术条件组织生产,进行检查。这期间,黑龙江省的主要企业,在学习和 借鉴苏联标准化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始制定并贯彻本企业的标准,并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 业标准。1959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局发出《关于地方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 (草案)》指出:各省、市、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厂矿贯彻执行国家 标准(包括部标准)及进行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工作。1960年,黑龙江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 承担标准化管理任务后,对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1962年国务院发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草拟 了《关于贯彻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监督,提高产品质量的报告》,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技 术标准,开展标准化、系列化工作。同年12月,国家科委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标准计量 局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会议明确要求各部门和地方要针对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抓好技术标准 的贯彻,加强技术监督,进行质量把关。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组织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和工 矿企业、积极贯彻实施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齐齐哈尔橡胶厂一 直沿用50年代的标准,生产的棉胶鞋质量不过关,贯彻部标准以后,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 4%,接近国家要求的96%的指标。1963年黑龙江省省直各厅(局)对主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情 况进行调查,在省机械厅直属26个企业的523种产品中,贯彻国家标准12种,贯彻部标准187 种,贯彻企业标准163种,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省农机厅对本系统的77种产品进行考核 ,完全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的有31种,主要指标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的有46种。佳木斯市新生机 械厂认真贯彻执行标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缩短设计周期,减少了圆盘耙的13类46 种紧固件,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1964年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重点调查了 省直10个厅(局)的主要产品,有标准的为362种,已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的195种,占54%。省 化工轻工业厅贯彻标准29种,主要化工产品已达到标准的有21种,占72.4%。齐齐哈尔市由 于认真贯彻标准,52种主要产品中有42种的质量比1963年明显提高。产品成本比年初平均降 低13.68%,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3.9%。哈尔滨热水瓶厂由于严格贯彻执行标准,生产的保 温瓶质量提高,扭转了滞销现象。同时,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对省内的6个城市进行了调查, 在1266种主要产品中,有标准的产品是1032种,占81.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省的标准化工作陷入了停顿和混乱状态,产品质量 失去标准控制,出现了随意降低标准和不执行标准现象,致使产品质量下降。如某市农林机 械配件厂,由于没有很好贯彻标准,锯链合格率由98.7%下降到58.2%,发往柳州的一批锯 链,因为不合标准,无法装配,被全部退货。某煤矿因不执行煤炭含矸率标准,致使1971年 煤炭含矸率超过标准规定的7.7倍,多运出石头11万多吨,占该矿总产量的8%,浪费了2254 个50吨的车皮。
    1972年,标准化工作开始恢复。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计量管理处和各生产主管部门加强 了对标准贯彻的组织指导,使企业生产不执行标准的情况开始得到扭转。省机械局成立了标 准化组,加强了对机械行业贯彻标准的组织管理工作,使部分产品能够按标准进行生产。哈 尔滨市标准计量局对全市120种主要产品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状况做了一次调查,其中:执行国 家标准的13种,执行部颁标准的有66种,执行企业标准的有32种。这些标准的贯彻执行,对 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下 半年,对本市5个工业局所属的65个工业企业的97个主要产品进行调查,其中:执行国家标准 和部颁标准的产品占70.4%,执行企业标准的产品占20.7%,没有标准的有8.9%。比1964年 情况有所改善。1974年—1975年,为了推动产品标准的贯彻,黑龙江省计量管理处和省图书 馆举办了黑龙江省工农业产品标准化成果展览。展出内容有: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电 、农机、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行业共计250多项产品。展览首先在哈尔滨市举办,然后 到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市巡回展出。省及各地、市的领导亲自到展厅参观、检查、 指导。在展出期间,省直各厅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国内14个省、市的标 准化工作人员共计3万余人前来参观。通过举办这次标准化工作展览,推动了黑龙江省产品标 准贯彻工作。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准化工作出现转机。1978年,黑龙江省标准 计量管理局按照国家标准总局的要求,对全省机电、冶金、轻工、纺织等11个行业列入生产 计划的主要产品执行标准情况进行大清查,大整顿,促进了标准的贯彻实施。
    
    1979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第18条规定:“标 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 ,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 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贯彻标准确有困难者,要说明理由,提出暂缓执行的期限和贯彻执行的措施报告,经上级 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发布标准的部门批准”;第19条规定:“贯彻标准所必需的物质技术 条件,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保证,重大的应纳入各级技术措施计划”;第20条规定:“一切生 产企业对于原料、材料和协作件的验收,半成品的检查,以及成品的检验,都必须按照标准 进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检验部门填发合格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列入计划完成数 ,不计产值,不准出厂”;21条规定:“一切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 ,不符合标准的工程设计不得施工,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不得验收”。《条例》对新产品设计 、整顿老产品、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等执行标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条例》的颁布,使黑 龙江省贯彻标准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年,结合“质量月”活动,全省进一步开展 了标准的大清查、大整顿工作。调查了8769种产品,有标准的产品计7724种,占产品数的88 %。其中执行国家标准的产品有3310种,占产品总数的37.7%;执行部标准的产品有2346种, 占产品总数的26.8%;执行企业标准的产品2068种,占产品总数的23.6%(见表2—10)。通 过大清查、大整顿,推动了标准的贯彻。哈尔滨棉织厂过去没有认真贯彻技术标准,忽视按 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产品质量漏检率达20%以上(国家要求在5%以下)。1979年该厂加强了 标准化工作,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对提花线毯疵点、油污、跳线、色泽等外观标准 的检验,制作了统一标样,人人把关,使漏检率由20%下降到1.8%。1月至10月份生产的提花 线毯一级品率达到79.1%,11月份又上升到82.4%,超过国家规定的80%的指标要求。在省内 纺织行业中,被评为“信得过产品”,全国行业联检时,被评为优良品。
    
    
    龙江县电器厂生产的吹风机,产品无标准现象长达九年,产品品种规格混乱,零部件不 能通用互换。由于产品质量差,生产批量小、效率低、成本高,出现用户退货、产品积压等 一系列问题。1979年该厂开始执行机械部的部标准JB2575—79《离心式单相交流吹风机》及 JB2576—79《离心式三相交流吹风机》进行生产。1981年又自己制定了企业标准黑Q/龙江4 —81《蜗壳离心式单相交流吹风机》。这个标准规定一些关键零部件指标均高于部标准。由 于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使产品质量提高,废品率明显降低,吹风机腰节的废品率由原来的20 %下降到2%,端盖的废品率由原来的13%下降到2%,风包的废品率由原来的10%下降到3%。通过 贯彻执行标准,促进了产品产量增加,产品由滞销变为畅销,一跃成为年盈利大户。
    1980年,各级标准计量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除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清理整顿产品技术标 准外,重点加强了技术标准档案和产品质量档案的管理,基本上扭转了企业标准管理混乱的 局面。克东县组织人力对全县81个企业的246种产品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产 品技术档案,准确地掌握了每个产品的性能、技术要求、验收规则情况,为企业管理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勃利、桦南、克山、安达、海伦等县在这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19 81年,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了《服装号型系列》(GB1335—81)等11项国家标准,从1982年 1月1日实行。同年,省标准计量管理局与省二轻局配合,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为标准的 贯彻作了准备工作。同时,重点抓了轻工产品标准的贯彻,如:哈尔滨日用化学四厂生产的 黑又亮牌皮鞋油和食用精制面碱,严格执行省和市颁布的企业标准,使各项质量指标有显著 提高,均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2年,根据国家标准总局把为发展消费品工业服务放在重要 位置的要求,各级标准计量部门抓了耐用消费品、纺织品、食品(包括饮料)、民用建筑材 料、日用化工产品标准的贯彻工作,为这些产品创名牌,争优质,增加花色品种做出贡献。 据1982年黑龙江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对全省产品执行标准情况调查表明,贯彻标准情况有了新 的进展,在全省12559个产品中,执行各级标准的已达88.1%,无标产品下降到11.9%。
    
    从1982年至1985年,通过企业标准化整顿,开展产品评优,进行质量监督,组织采用国 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一步推动了产品标准的贯彻实施。到1985年底,全省主要工业产 品标准覆盖面达到97%。黑龙江省机械行业的44个重点企业2000种主要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 00%。其中,贯彻基础标准10个,零部件标准123个,产品标准324个,产品质量和管理标准1 8个,能源和安全标准22个,工艺、工装与材料标准128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