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
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各个专业范围逐步开展起来。50年代开始了粮食标准化
和种子标准化,结合贯彻国家“统购统销”政策,逐步制定了重要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收
购标准,贯彻了农业部颁布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全国农作物种子检验标准》
。60年代开展了畜牧业标准化,会同辽宁、吉林、内蒙等省(区)共同制定了《东北细毛羊
》、《中国黑白花奶牛》等国家标准,以及《鲜牛奶》、《绵羊毛》等收购标准,促进了畜
牧业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冲击。进入70年代后期,农业标准化
工作开始得到恢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和生产发
展,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步扩大,在种子标准化的基础上,向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扩
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成果。1983年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黑龙江省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为了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农
业生产中的作用,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与省农牧渔业厅密切配合,开展了农业综合标准化工
作。经过两年在10个县试点,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985年底,全省实行综合标准化种田面积
近164万亩(11万公顷),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从此,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