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远东报
《远东报》于1906年3月1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俄历3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
由沙皇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出资创办,公司每年拨款17万卢布(一说“每年垫银五万”
)作为办报经费,隶属于铁路管理局新闻出版处,总经理(社长)为俄国人史弼臣。报馆馆
址初设哈尔滨江沿中国13道街西口路南。馆内设庶务部(帐房)、编辑部、发行部、编译所
和印刷所,聘请华人任主笔、编辑和记者(通信员)。
创办人史弼臣(1876—1941)毕业于俄国海参崴东方学院。《远东报》出版后,他因对
巩固和扩张远东势力范围多有言论,而引起俄国首相斯托雷平的赏识,曾召他入俄都面谈远
东问题。中东铁路管理局长霍尔瓦特更以为心腹,曾指派他任“铁路交涉代办”,可谓推行
沙皇俄国远东扩张政策的重要人物之一。
史弼臣的助手多布罗洛夫斯基(《远东报》常简称他为“多布罗斯”)和秘书韦廖夫金
,都是东方学院的毕业生。在他们3人的控制下,《远东报》成为沙俄侵华势力在哈尔滨的重
要舆论工具。
最初聘中国人顾植(字冰一,别署次英,上海南汇人)任主笔。每日对开两大张共8个版
,周6刊,全部采用中国人口吻,版面安排仿效上海《时报》等中文报,要闻版上首列“上渝
”。除报头旁边特署俄历年月日外,俨然是一家中国人自办报纸。
第一号报纸刊载《发刊词》中,宣布该报宗旨是:“开发北满之文明,沟通华俄之感情
。”但在“论说”、“时评”等新闻评论中,因为经常直言指责清廷和地方事务,引起中国
当局和读者的忿詈与抵制。
不久,著名小说《邻女语》作者连梦青从上海到哈尔滨,接任主笔,连梦青(原名文澂
,一作文行,别署忧患余生;江苏人,亦说浙江钱塘,生卒不详)因受沈荩案牵连,1903年
从北京逃到上海,先后在《世界繁荣报》和《南方报》任记者,极力鼓吹反清排满,并参加
了中国同盟会。
1910年,中东铁路公司资助《远东报》增加版面,有时每日增至3大张,仿照上海《时报
》,其中正张一、附张二;报道范围和内容也随之扩大,广告版增加到6个整版。第1版仍然
为广告版,突出刊载本报各地分馆的广告,及中东铁路时刻表等;第4、5、8、9和12版,也
都是全版广告,第2版是言论和专电版,设有上谕、本馆紧要专电、论说和时评等栏目;第3
版设有中央要闻、本埠新闻和短评等栏目;第6、7两版设有满洲新闻和外洋新闻等栏目;第
10、11两版是副刊版,没有副刊刊头,但设有小说、文苑、杂俎等栏目。
《远东报》曾多次举办赈灾募捐活动,救济水、火和风雪灾民,以博得读者的好感,但
是报道内容仍然坚持为沙俄侵华行径代言和辩解。人所共知,俄国曾经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该报却说:“观之俄国虽强,苟无确实据者,虽一尺之地亦不能谋夺于中国也。”(1910年
10月6日《中俄划界情形》)并且谎称:“查俄国本意确不愿与中国起事,其一举一动无不欲
维持两国和平交谊。”(1911年5月31日《中俄交际关系》)甚至以《敦固中俄邦交之最后期
》为题,反诬“中国坚执反对俄国在满蒙条约之权利,以至两国的邦交至于如此危险之地位
也。”并且说:“先时俄国并未以军力对付中国,殆后事机日迫,中国实有反对俄国之心,
而拟将俄国排斥于满洲境外,俄国于是增兵于边境,以保护远东自有之权利也。”其小评论
专栏《小言》和《咫闻尺见》,经常指名道姓地抨击东北当局的主要官员,甚至在辛亥革命
后,仍诬之为中国“内乱”。
与此同时,《远东报》为了垄断报业,控制舆论,曾依靠俄国官方,于1910年和1911年
先后搞垮了专门抵制《远东报》的《滨江日报》和《东陲公报》。
1913年,奉天杨楷(1884—1949,字墨宣)继任主笔。杨毕业于奉天实业中学,时任教
双城工商中学。他应聘《远东报》时,双方曾约定:“凡于俄国有利于中国有害者,概不登
载;于中国有利于俄国无害者,随意编入。”他公开表示:绝不“发丧心蔑理之论,拨弄我
国是非;作狂犬吠主之言,侵害我国权利”。但他对沙俄心存幻想,称“俄人非日人可比”
,“最为光明正大”。因此,上述约定并没有改变《远东报》既定方针,“于俄国有利于中
国有害”的言论,仍不断见诸报端。
1916年3月14日,《远东报》出版10周年,特别刊载《纪念辞》自我吹嘘说:如果没有该
报“借文字以鼓吹,商业能否如今日之盛,未可知也;人民能否如今日之开通,未可知也”
,把哈尔滨的发展完全归于该报。
该报还大量刊载北京和东北各地军政要人、各界团体和知名人士的祝贺词。中东铁路公
司管理局长霍尔瓦特更赞许该报“以联络中俄感情为宗旨,收效甚大,且对于敦促北满文明
进步不无微劳”,因而“嘉奖”史弼臣,并向报馆同人致谢。
1916年,是《远东报》最兴旺的时期。报头3个字也放大了,馆址迁到道里外国八道街(
今西八道街)东头路北、原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楼上。报纸的发行全部交由傅家甸发行部经
理范介卿包销。还公开地大量招聘访员,版面也作了调整,各版栏目新制了醒目刊头:
第1版为言论版,有社论、纪事、时论、时评和命令5个栏目;
第2版是专电版,有注明收稿时间的当日专电,和欧洲战争电报一束专栏,并配发大幅新
闻照片或漫画;
第3版设中央要闻和本埠新闻、本埠琐闻,以及短评一、短评二专栏;
第6、7版主要为满洲新闻,并设有世界新闻、各省新闻和短评三专栏;
第10、11版为副刊版,设有选论、战事通论、白话、专件、来件、小说、劄记、谐录、
文苑、滑稽文字、海天闲话和杂俎等栏目;
第4、5、8、9、12版全版广告。
这样的版面安排,为后来哈尔滨许多中文报纸所仿效。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远东报》迅即表态支持,赞同俄国共和
。当时,哈尔滨日文报纸鼓吹日本乘机在北满取代俄国,《远东报》曾接连刊文批驳。但该
报此后即开始走向下坡路。7月,因为纸张缺乏减为两大张半。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传到哈尔滨,《远东报》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哈尔滨俄国工兵苏
维埃组织广大群众驱逐霍尔瓦特,同时指名捉拿史弼臣。虽经北洋政府支持沙俄势力控制了
哈尔滨局势,但因卢布贬值,市场混乱,物价暴涨,《远东报》亏损较前已逾10倍。1918年
元旦起,减为每日对开两大张。
3月下旬,报馆迁到道里12道街第14号3楼。为了补充访事和排字工人,访员工资比去年
同期增加了3倍,排字工学徒月薪57元。而情况并未好转。9月初,印刷工人罢工,2至4日3天
无报,只得另觅印刷所排印,但每日报纸减为对开一张。
十月革命后,史弼臣继续追随霍尔瓦特。《远东报》改变办报宗旨,突出了反对十月革
命,反对俄国共产党,支持白匪军叛乱,支持帝国主义列强出兵西伯利亚。同时,反对中俄
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反对苏俄过问中东铁路,主张俄国远东地区中立化。
为了抵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远东报》经常刊载言论,诡称中国为千年古国
,社会主义不合国情,并告诫中国当局:“盖中国物产虽多,人民之困穷不在俄国之下,如
该党散布传单式运动,无业游民不难以星星之火燎及大原,岂非政府当轴不知慎之于始已祸
乎”(1920年9月4日时评《中国与多数主义》)。
但是,《远东报》编采人员因受十月革命的影响,热情赞扬“五·四”爱国学生运动。
1919年5月9日起,该报连续正面报道“五·四”运动,首篇以《北京学生之爱国潮》为题,
详细地记述了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的全过程。11日刊载社论《论北京学生之大活动》,欢呼“
此诚痛快人心之事”,并抨击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的罪行,后来还接连报道全国各地和哈尔滨
的响应活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1920年起,中国开始回收中东铁路主权,国际列强干涉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不久也失败
撤军,在哈的沙俄残余势力日趋衰落。1921年3月1日,出版15年之久的《远东报》,奉中东
铁路公司令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