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极东新报
《极东新报》创刊于1918年11月1日,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纸。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经济势力乘机进入北满,侨民大为增加。1916年春,日人
黑田票请其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拟出版中文报。他筹集资金5000元,租用停刊的国人《新
东亚报》的机器,准备出版《东亚新报》。但因故未果。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长期梦想在北满地区取代沙俄势力的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日本干
涉军陆续进入或途经哈尔滨,金融界和工商企业也纷纷涌入哈尔滨。这一年,日本人在哈尔
滨还新办了日文《西伯利亚新闻》报和《极东》月刊。
《极东新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的。社主斋藤竹藏,聘请中国人王鼓晨、王作东任
主笔,社址设在道里石头道街。因为订购的印刷机器没有运来,交哈尔滨工艺教养所代印,
期发1000份。
《极东新报》现已失存。据其“宣言书”称:该报“以国际亲善为宗旨,以东亚和平为
目的”,“使极东一隅放一光明”。
“宣言书”使用中国人口吻,中心讲“中日亲善”。但宣言又特别指出:“无如我中国
内顾多艰,相持未息,致对于亲善各问题,究不无抱歉之处。”末句竟公然指责中国人民反
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爱国行动,令日本“抱歉”。因此
,其报纸宗旨和内容可以想见。
据《远东报》12月13日报道:该报出版一个月后,因积欠印费甚巨,工艺教养所“将该
报停印,于是该报亦即不再出版”。
1919年5月,斋藤准备专程日本东京,向政府筹款,然后再回哈尔滨恢复该报。时日本驻
哈尔滨总领事馆计划创办中文报纸。斋藤主持其事,聘请了中国人编辑数人,报纸定名《北
晨时报》,社址设在道外。并且派人回日本购买印刷机器,预计在7月初出版。其间,北京爆
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传至哈尔滨,各界群起响应,山东籍商号一致行动,都不订阅日本
人在奉天和大连出版的《盛京时报》和《泰东日报》。由于国人的抵制,《北晨时报》胎死
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