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东方晓报

《东方晓报》于1907年7月19日(清光绪卅三年六月初十)在哈尔滨创刊。它是黑龙江地 区第一家中国人办的报纸。
    创办人奚廷黻(字少卿),原籍皖南,1900年来哈尔滨,曾任职于吉林省交涉局。他目 击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成为沙皇俄国“经营远东之中心点”,数年之内先后出版了多 种俄文报刊,1906年又特设中文机关报《远东报》。他认为这些报刊对于中国政治权限隐相 干涉,特别是《远东报》,对中国的路矿问题、市政问题、禁粮问题、航业问题、界约问题 ,俱捏造黑白,淆乱是非。为此,他上书官署,要求“速设报馆以期抵制”。从1906年8月起 ,他仗策公门,多方奔走,广招股本,创立东方晓报社,并且声称该报“专为抵制《远东报 》而设”。
    当时,哈尔滨归属吉林省,吉黑两省的多数人还“不知报纸为何物”,招股办报颇为困 难。奚廷黻征得哈尔滨商务总会的支持,组成了东方晓报社董事会,并禀请哈尔滨关道杜学 瀛,由他出面向吉黑两省征求官股。黑龙江省认购官股50份,计俄洋5000卢布(吉林省认购 官股数目不详),总计集资12456卢布。于是,奚廷黻租赁傅家店(今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勋 街第675号民房作社址,并延主笔,购机器,招手民,订访友。1907年2月初,一切准备工作 就绪,不料当地突发火灾,把报馆的房屋、机器和纸张等焚毁一空。奚廷黻不甘心前功尽弃 ,加上杜学瀛极力维持,奚收拾余烬,建房屋,修机器,重招工人,购买纸张,并安排各地 访员,终于使《东方晓报》于7月19日“勉强出版”。
    该报为周六刊,每日对开四版,假日和年节休刊一日或多日。《东方晓报办报大纲》确 定其办报宗旨是:“研究政治实际,供当道采择;改良东省习惯,导社会先河。”在办报过 程中坚持“与《远东报》建对峙之旗”,因此被《远东报》视为“眼中钉”。
    办报大纲确定,报纸内容暂分11类,即“渝旨、社说、要电、时评、新闻(一紧要、二 内省、三东省、四本埠、五边事、六外洋)、译件(一西报、二东报)、小说、白话、来函 、答问、市况报告”。“遇有要闻巨案,足另立一门者,无论政治界、外交界、实业界、交 通界、教育界、军事界,随时添分门类”。如有“不及编列本号而事特别重要者,另印传单 发卖”(“传单”即号外)。
    奚廷黻任总经理和总主笔,主持全社各项事务。当时,清朝政府的报律屡定未颁,编辑 无从标准。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特别是发现《远东报》的编采人员,“所请者心术不 纯者居多数,而学术芜浅,下笔不衷,论理学以为断,亦一大弊也”。所以向本报同仁提出 了严格要求,要求他们“总以平心论事,力谋社会公益为归”。他还分别向采编人员提出“ 必当屏绝者数事”,即要求采写者不能“大言欺人”、“危词耸听”、“混淆黑白”、“讪 谤怨望”;要求编辑不能“不知取裁”、“有意诬陷”、“贡媚取悦”、“营私舞弊”。这 两个“四不准”后来曾被哈尔滨一些中国人报纸所继承(引文均据该报办报大纲)。晓报的 发行采用两种办法:除聘请本埠和外埠访事代售报纸外,主要依靠官署派销。期发总数在于 份左右。
    印刷所除印本报外,还招揽业务,代印书籍、文件及各式仿单,排字500个、印500张者 ,收印工3元。代印收费可以部分弥补报纸的亏空。
    但是,杜学瀛以争得官股为借口,派人任“庶务所经理”,掌管财务。晓报也由原定商 办性质改为官督商办。杜学瀛以报馆太上皇自居,处处以官力压制奚廷黻,二人常常发生争 执。由于杜的决定“多与原定宗旨相悖,使入股者裹足不前”。延至1908年1月,无米为炊, 杜声称经费支绌只得停版。
    据杜学瀛5个月后称:经他“通盘核算,亏赔俄洋至一万八千余卢布之多,因饬暂停出版 ,加意改良”。但是,清政府以“颓靡自私,同知政体”的罪名,将杜革职。他在行将解任 之前,曾下令拍卖晓报印刷机和铅字,以充彼私囊。奚廷黻不甘心自己数年心血被其破坏, 冒险进行抵抗,才将印机保存下来。年底,他又出版了《滨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