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滨江日报

  《滨江日报》于1908年12月23日(清光绪卅四年十二月初一)在哈尔滨创刊。
    《东方晓报》停刊后,奚廷黻并不甘心失败,加上《远东报》经常刊文耻笑他,使他更 加“心火如焚,痛旧业之不舍,日思有所振兴”。新任滨江厅同知何厚琦热心时务,对《远 东报》之狂悖也甚为不满。经他协力赞助筹备经费4000卢布,奚廷黻仍就《东方晓报》旧底 出版了《滨江日报》。为了补贴办报经费的不足,滨江厅按月津贴300元。
    该报仍为周六刊,版面增加到对开一大张半。出版以后,继续与《远东报》建对峙之旗 ,对于沙俄侵略中国的行动,更及时揭露。1909年8月5日,曾报道中东铁路派俄军渡松花江 ,在马家船口登岸,强迫富华制糖公司停工。这些言论和报道,使沙俄官方和《远东报》厌 恶。
    该报开办初期,销路不畅,每月亏卢布百元左右。奚廷黻经常到吉黑两省奔走呼号,筹 集资金,扩大发行。他多次上书黑龙江省巡抚周树模,请求按月津贴100两银(以一年为期) 。当时省城齐齐哈尔无一家报纸,他建议:《滨江日报》乐于承担黑龙江省开通风气的责任 同时,为了共同抵制沙俄,对黑省应行宣布事件,将作为必尽之义务,及时刊载。并且提出 ,向行省公署及四司衙门,免费分别恭送该报一份。后来经过该报驻黑省分馆一再催促落实 ,才由省民政司每月津贴20元,另一次性补助500吊钱,并派销80份报纸。
    由于经费不足,在与《远东报》对峙中处于不利地位。当时,中东铁路公司向《远东报 》每年垫银5万两,每日由两张增至三张,四外安设分馆,而销路愈畅。不少读者喜《远东报 》章幅之多,而《滨江日报》版面只及其一半,即认为它“魄力为不雄,至于(报纸)内容 则不问也”。为此,奚廷黻主张“非急增章幅,则抵制(《远东报》之说)徒托空谈”。可 是,要增加版面,则内外之需亦巨,为奚廷黻力所不及。
    在四处奔走求助的同时,奚廷黻还想方设法进一步办好报纸。他加强了报馆内部工作, 并广泛利用各地通讯社的消息,使报纸版面大有改观。1910年6月22日,滨江厅新同知章绍珠 赞扬说:“该报资本微薄,本未易邃期完备”,但经过改进后,版面上“材料较丰富,见闻 亦较为灵通”。特别是它所坚持抵制《远东报》的方针,使其影响波及上海报界。这年9月4 日(清宣统二年八月初一),上海《申报》和《神州日报》等发起,在南京召开中国报界俱 进会成立大会,该报曾派代表出席了大会。
    可是,《滨江日报》未能乘这次大会的东风,与全国各地报界同步俱进。相反地,由于 内部矛盾爆发,被《远东报》所利用。
    9月初,因为拖欠印刷工人的工资,工人罢工使报纸停刊。与此同时,副主笔周浩也对奚 廷黻办理报务某些做法颇为不满,他罗列多款,禀请官署查办。这是《远东报》求之不得的 机会,一个曾被《远东报》庇护的声名恶劣的小人姚桑(岫云),取代奚廷黻,接管该报。
    姚岫云原在道里商务会任职,因吞款及万,被商务会控追吞款。他走投无路,即投靠《 远东报》,当上了该报的新闻编辑,从而逃脱了惩罚,吞款也未退回。但他根本不能胜任编 辑工作,后来商务会总理换人,他从《远东报》离去,迁居道外,进入道外滨江商务分会, 并任坐办,主持商务分会日常工作。当《滨江日报》内部爆发矛盾时,为他提供了一个报答 《远东报》庇护之恩的机会。他诬指奚廷黻“盗卖”报馆的印刷机和铅字;接着又利用商务 分会坐办的职权,操纵《滨江日报》股东大会,在尚未清查报馆帐目之前,即鼓动股东们呈 请滨江厅,把奚廷黻捉入警察厅关押起来。于是他作为道外商务分会的代表,出任报馆经理 。10月3日(农历九月初一),更名《东陲公报》继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