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东陲商报
《东陲商报》于1917年5月24日在哈尔滨创刊,馆址设道外升平街。王目空和尹捷卿仍然
分任总编辑和发行人。
袁世凯死后,逃亡南下的尹捷卿返回哈尔滨,与王目空一起筹办复刊《新东陲报》。他
们不辞艰苦,惨淡经营,先后因馆址、股款、印刷机器等问题,一再延期,历时1年,终在1
917年5月24日,更名《东陲商报》,出版了创刊号,对开两大张,另附画报一张,期发1000
份。
该报虽然更名“商报”,但不是专业性商业报纸,仍然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日报,周六刊
。据残存的该报早期报纸,版面宽度比现在的对开大报版面窄四五厘米。日常八个版的分工
是:1、4、5、8版为广告版,2版“论前广告”1至2栏,然后是社论或评论、专电、命令等。
3版是国内外要闻版,6版是地方新闻版,7版上半部为本埠新闻,下半部是副刊。各版一律立
文8栏竖排。这些与当时哈尔滨的国人报纸大致相同或相似。
《东陲商报》仍然坚持“东陲”传统,继续“拒俄”,抵制《远东报》。《远东报》则
以“东陲(商)报攻击俄人的新闻比比皆是”,仍然视《东陲商报》为“中俄提携一大障碍
”,并表示岂能安于缄默,因而两报论战时常迭起,直到1921年《远东报》终刊。
《远东报》指责《东陲商报》“每日登载之新闻,凡关于俄国之事无不千奇百怪,每出
人意料之外”。其实“怪”在《远东报》自己。如俄国十月革命后,白俄西伯利亚政权大量
发行纸币(即俗称“黄条子”),使卢布跌落,哈尔滨商民不堪损失。《东陲商报》多次刊
文揭露白俄政权因无储金,使卢布一再贬值。《远东报》反对十月革命、拥护白俄,所以连
篇累牍地竭力为白俄西伯利亚政权辩护,狡称白俄政权“既能代表全国,其全俄之财产皆足
为卢布之担保”,并自欺欺人地说:俄国“有白金一项约占全球出产百分之九十五,亦可用
之为纸币之担保”。甚至反诬《东陲商报》“终日鼓吹卢布低落,以至中外商人皆受损失”
。还威胁说:“东陲商报极端反对西伯利亚纸币”,“卒至害人而害己也”。
《远东报》停刊后,王目空不久也脱离了《东陲商报》,继任总编辑先后是于景汉、郭
伯衡。他们3人都是“多面手”,平日既写议政言论,又采本埠新闻,还要给副刊充填版面,
因此,该报在哈埠中国人报纸中较有特色,销路尚旺,一度曾远销山东青岛、威海,及香港
和欧美等地。20年代初期,报馆还编印了《哈尔滨指南》一书,全面介绍哈尔滨的历史和现
状,很受各界读者和旅游者欢迎,曾一版再版。
《东陲商报》在东北易帜前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