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办报纸
黑龙江现代民办报纸先后共出刊70多家。
20年代,民报在哈尔滨一度势如潮涌,主
要原因是适应民族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新思想的不断传入,不仅促成了民报热潮的出现和发展,而且逐渐地改变了报纸的面貌。
首先是民报的种类增加,除相继创刊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外,还有一批通俗小报、晚报、
画报以及广告报等陆续问世。其二,报纸的新闻来源增多,内容更加扩大,时新性有所增强
,各种新闻文体也越来越多。其三,各报副刊普遍新加了刊名和刊头,内容和栏目越来越呈
现本报特色,《国际协报》和《哈尔滨晨光》两报率先刊用现代白话文,竞相新办专门刊载
新文艺作品的专刊,从而使副刊面貌为之一新。1928年东北易帜前后,各报的版式打破了单
栏设题排文的固定模式,按照新闻价值破栏制题,正文活排。因此,无论是报纸内容还是版
式,都有了根本的变化。
东北沦陷初期,少数几家继续出刊的民报,被迫先后转向,但是其中有些报纸(如《国
际协报》等)的副刊,由于中共党员和爱国青年的直接参与,仍然长期坚持新文艺运动的方
向。
抗日战争胜利后,少数民报重新复刊。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在民主政府的支持下,民报
开始再度发展。但是,限于人员、设备、纸张和新闻来源、广告客户等诸多方面的不足,特
别是不少主办人素质低下,使民报在新的历史变革中不能适应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需要
,因而先后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