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滨江时报

  《滨江时报》于1921年3月15日在哈尔滨创刊,主办者为直隶盐山(今河北省黄骅市)范 氏兄弟:二哥范聘卿任经理,四弟范介卿任社长。馆址最初设在道外裤裆街原《远东报》总 发行部,后迁南头道街华俄运输公司楼上。这是一家发行份数虽少而出版时间较长的民办大 型日报。
    《滨江时报》的办报宗旨:“崇尚德道,提倡实业,维持东亚和平。”首任主笔王趾舒 ,不久由赵逸民接任。最初半年,每日对开一大张半,共6版。声言“每著社论,首倡实业” ,“以为佐商扶导为不二法门”。社论多刊在要闻版头条位置,7月下旬一周内,分别论述了 参茸益人、宜种瓜籽、松香宜采、柳条用项,以及粮商关系、依兰开埠等问题。论题小,字 号大,引人注目。这些社论的内容在当时哈埠中文报上比较少见,但适应黑龙江地区民族经 济的发展需要。
    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的范介卿,常以“介”为笔名撰写新闻评论,他在1923年11月11日 的时评《商人应具世界眼光》中提出,“现今谓为商战时代,亦即经济战争时代,为商人者 胸无经济之学,狃于旧习,尤乏远大之眼光,一经纳入商战之中,无迎敌妙术,举措失当, 所谓一着错,而处处无不失败也”。当时该报开辟专栏,连载他的专著《经济政策》和《法 律解释》(后改题为《好学近乎智》),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法 律知识。
    《滨江时报》早期的评论,一再标榜该报“不偏不党”,但却沿用《远东报》惯伎,为 帝俄和白俄势力代言,恶毒攻击苏联。其消息来源,大都是利用哈尔滨的白俄报纸,或剪裁 欧洲如柏林的白俄报刊。有时还特设“俄疆特约通讯”专栏,刊载歪曲苏联国内情况的通讯 和新闻。据对1923年7月(星期休刊,共25期报)该报“本埠新闻”专栏的统计,共刊载消息 500条,其中有关苏联的消息320条。关于苏联的新闻评论,比较该报的经济新闻评论,缺乏 特色,从创刊之日起就一再拾中外牙慧,翻来覆去地鼓噪共产主义为“有妻共御”,“杀人 放火”,“不合中国国情”等陈词滥调。
    《滨江时报》在东北各地和京、津、沪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伯力、伊尔库次克等都设有 分馆或代派处,国内报道较为灵通。在创刊三周年时,曾摘录国民党党章,并刊载孙中山先 生的题词:“鼓荡文明”。关于东北地区和本埠新闻,如同哈埠不少中国人报纸,常常看奉 系当局的脸色行事,因而也长期得到地方当局的津贴,仅铁路督办公署即每月予以津贴大洋 100元或60元不等。该报发展迅速,半年后即增至对开两大张。第二年又自办印刷厂。1924年 1月起附出小报《消闲录》,1925年8月,又随报附出绘图石印《滨江画报》。1928年,本报 版面增加到对开三大张(其中广告版面在1/2以上,最多时达到2/3)。1928年新年特刊曾 达10大张半42个版之多,创哈埠中国人报纸空前纪录。但是期发数只千份左右,最低时仅40 0多份。
    为了招徕读者,扩大发行,《滨江时报》非常注意报道下层社会,并广设“说部”(小 说)专栏,有时从要闻版到副刊设立了4个“说部”栏,分别连载“艳情小说”、“侠情小说 ”、“社会小说”等。在本埠社会新闻中,尤其突出黄色新闻,曾设立“花界”或“花国集 艳”专栏,每日为妓女、嫖客提供版面,内容极其低级下流。同时,范聘卿以开设赌场、私 卖鸦片为副业,招致许多非难,报纸形象在正派读者心目中极为低劣。
    《滨江时报》的版面,长期墨守《远东报》模式,但在版面分工、刊头设计等方面甚至 不及《远东报》,而且坚持采用文言副刊《傅家甸》,不断连载文言小说、笔记和旧体诗词 等。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该报疯狂进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报道, 曾造谣污蔑说,“江汉赤共产党屠杀益惨酷”,“陆无能行之人,水无可通之舟”。东北易 帜后,更公开投靠国民党,曾每日提供一个整版,作为国民党党务专刊,刊载蒋介石等国民 党要人的讲话和文章,以及哈市党部炮制的《剿赤歌》之类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后,《滨江时报》在全市各界人民反对日军侵华的群众运动推动下, 也参加了反日斗争的行列,特别是在江桥抗战时,曾以《马占山万岁》为题发表新闻评论, 热烈赞扬马占山将军及参战官兵,呼吁中国军人人人都做捍卫国土的勇士。但是,该报更听 命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接连刊载否认日军有意侵华,告诫读者少惊勿躁,静待政府 出面交涉的消息和言论,一再传播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并提出“抗日救亡和剿 共并重”的口号。
    哈尔滨于1932年2月5日沦陷时,《滨江时报》以过春节而声明“休刊数日”,半个月后 自行复刊,是中国人民办报纸第一家开门者。复刊第2天,即抢先刊载独家新闻:匆忙发表尚 未出笼的伪满《新国家的独立宣言》。从此完全转向,站在讴歌伪满洲国的立场上,着重地 方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报道,成为粉饰“日满协和”升平景象的点缀品。而期发仅500份左右, 是当时5家中文报纸中最少者。
    1933年,范聘卿病故,范介卿越来越被日伪当局牵着走,报纸不能不亦步亦趋。但后来 ,他退居幕后,由其子范德纯出任发行人。聘文中任编辑人。报纸版面少有改变,副刊《文 艺》虽然增加了白话小说,但“说部”栏内仍不惜篇幅刊载如《火烧红莲寺》、《济公传》 一类作品。
    1937年10月31日,《滨江时报》出版到4996号时,奉命终刊,与《国际协报》、《哈尔 滨公报》合并,出版《滨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