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东三省商报

《东三省商报》于1921年12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发行人叶元宰,馆址设道外15道街路南 。
    叶元宰,广东新会人,时为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雇员。办报经费即由该公司在哈经销 机构提供现大洋7000元。第1版经常刊载公司所产香烟的大幅广告,被人称为南洋兄弟烟草公 司的广告报。办报宗旨是“提倡国际贸易,启发人民商业知识道德”,而所刊消息和言论侧 重商业,又不限于商业。版面安排与同期哈埠中国人大型综合性日报略同。每日对开两大张 ,第1、4、5、8版也是全版广告,第2版要闻,第3、6版国内和地方新闻,第7版副刊和本埠 新闻。
    创刊初期,编辑部仅4人,总编辑吴春雷,也是广东(三水)人。报纸暂托新民印刷社代 印,不久即自办印刷。早在1923年广告版即刊载大幅美人照片,为当时哈埠中国人报纸所仅 有。副刊《读者俱乐部》,也是较早使用统一大刊头的。比较同期哈埠中文报,同样是固定 不变的分栏竖排,但该报外观显得更为精致。
    1925年副刊更名为《消遥津》,内容逐渐扩大,但期发数仅500份。该报在“九·一八” 后出兑给张子淦。
    张子淦,曾协助张复生创办《国际协报》。1930年8月,与外甥王宿辰一起接办《滨江晨 报》。他在出资收买《东三省商报》后,报纸版面有所改进,较多地采用英亚电讯社稿件, 用客观手段安排国内各地和伪满的消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不与占领者合作的态度。文艺副 刊《觉悟》也改用白话。中共党员方曦曾任该报副刊编辑,金剑啸也一度考入该报任记者。
    张子淦于1933年1月25日病逝。《东三省商报》不数月即停刊。
    《东三省商报》附出《商报晚刊》,约于1932年6月创刊。晚刊社长王宿辰,总编辑张再 逢(系张子淦之孙),每日4开8版。它是哈尔滨一家篇幅最大、副刊最多、社会影响也较大 的中文晚报。《东三省商报》停刊后,晚刊仍继续出版。
    1932年12月,伪满洲国通讯社建立后,指定该报与之订立“通讯契约关系”,限制其必 须刊载该通讯社电讯稿及报纸内容。
    1934年10月17日,晚刊发表改版宣言,篇幅增加到12个版,星期日也不休刊。为此专门 招聘两个女记者,并在伪满各省、市、县、镇设立分社,以广泛发行。
    但是改版前后新闻版(要闻和本埠新闻各一版,国际新闻半版),变化并不大,仍然只 刊消息,不发言论,并采用英亚社电稿,还笼统地用“巴黎电”头,摘刊法国航空部长的谈 话:“苏联的航空势力,即令全欧洲的空军,亦非其匹敌。”在连载文章中,指出德国军队 的装备,“不足以担保德国下届战争中获得胜利”。字里行间表示了编者的政治倾向。8月1 5日,曾以《朱毛拟在川甘边境建设新共产区》为题,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稿中说:在重庆 成都之间,约30万农民援助红军,“蒋介石氏之讨共产军工作,前途极为悲观”。这样正面 报道红军长征的做法,在当时哈埠公开发行的报纸上是少见的。
    晚刊有3个副刊,创作专刊《云影》和文化专刊《玲珑塔》每日见报。此外,还有《妇女 》、《小朋友》、《医学》、《荒园》和《游艺》等专刊,每周轮流出刊。这些副刊并不像 改版宣言中所说俱“本艺术的真铨”,更没有反满抗日的时代号角,相反地,其中或多或少 地带着殖民地色彩。但是,同时也有不少作品,以寓言、影射笔法曲折地反映中国人的悲惨 生活与向往。《医学》和《妇女》等专刊,常向读者传播生活常识等,受到欢迎。
    1936年2月下旬,报馆因所租房屋租金稍有欠款,房主强行逐搬,查封机器。《商报晚刊 》被迫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