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松江日报
《松江日报》于1923年9月10日在哈尔滨创刊。社长郭大鸣(本名郭瑞龄)是奉军将领郭
松龄之弟,编辑长为原《远东报》主笔杨墨宣。社址设哈尔滨道外北四道街。
自订“章程”确定,“本报超然独立,无党无系,不偏不倚,以稳健远大之言论,中正
和平之主张,而启迪国家,振导社会为唯一宗旨”。但实际上是奉系少壮派张学良、郭松龄
的机关报。办报经费由张郭等人在哈尔滨开办的滨江粮食交易所提供,资本金共8万元。
报社设编辑、印刷、发行三部,并利用张郭的社会影响,在东北各城镇(主要是黑龙江
地区)开设分社,推销报纸,期发800多份。
创刊前,曾租用原《远东报》印刷机一台。出刊不久,即不惜重资从国外订购最大电动
印刷机、各项印刷材料全行备齐,除印本报外,广招印刷业务。
郭大鸣因有张学良和郭松龄作后台,曾计划创办一家哈埠报界版面最多的大型报纸:每
日对开5大张(此前哈尔滨最多者日出3大张),“发行时间暂定为三十年”。但《松江日报
》实际上每日对开两大张8个版,星期日和节日休刊。各版版面安排如下:
第1、4、5版:全版广告。
第2版:两栏广告,其余4栏设有论评、专电、译电、命令、通电等栏目。
第3版:国内要闻和各省简闻。
第6版:国外要闻和东三省新闻。
第7版:东北要闻和本埠新闻。
第8版:上半版副刊《松江潮》,下半版为广告。
《松江日报》所刊言论,一律采用文言,常常代表奉系抨击直系军阀,文章中常常出现
“我奉”字样。有的社论为奉系当局出谋划策,结尾时谦称“记者代抱杞忧,不知吾东省当
局,亦以刍荛之言,为有当否乎”。
因为办报经费充足,特别是可以利用奉系在各地的机构,所刊国内新闻不少是独家专稿
,常见新闻电头有:本报北京特约通信、本报驻上海特约通讯、本报驻广州特约通信,以及
本报广州专电、本报沪函云、北京专电等,甚至有“华盛顿11月25日专电”等。
除哈尔滨外,还聘请沈阳、长春、吉林和齐齐哈尔等城市熟悉军政各界重要情形的人作
访员,专门采写东省铁路情形,现在选举内幕、本埠商务状况、中俄交涉事件、官署社会要
闻之类的稿件。稿件见报后,稿费格外从优。
1923年11月底,开始筹办1924年“新年征文”。征文共分5类:论说、诗词、小说、笔记
、谐著,每类分别拟制题目5至10个不等。其中论说题有:东三省内政外交应持之方针;东省
铁路问题之现在与将来;中俄会议之我见;中国统一问题之商榷;空中战争与防御;中国兵
匪世界之前途;德国复辟问题之研究;俄国共产制度之将来;吉江两省之平匪策;哈尔滨商
务之恢复计划。
征文评选分三等九级,但只有论说获二等第二名以上,小说获甲等奖者发奖金,其余都
以书报为赠品。
1925年11月24日,郭松龄起兵倒张反奉。30日张作霖发布讨伐郭松龄宣言,同时严禁报
纸刊载郭松龄部队的消息。12月2日,《松江日报》发表启事宣布“因机件损坏,修理需时,
暂行停版数日”。不久,郭松龄兵败被俘,郭大鸣后去新疆,报馆设备低价转卖给关鸿翼。
关鸿翼在此基础上,新办《哈尔滨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