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公报》于1926年12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主办人关鸿翼自任社长,编辑长杨墨宣
。每日对开两大张。12月7日,又附出俄文《哈尔滨公报》,聘白俄维斯主编。馆址设道里军
官街(霁虹街)街口,即今兆麟街一号的2层小楼。这是哈埠中国人第2家同时出版中俄文报
的民办大报。
报纸创刊前,关鸿翼呈请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说:我国开始收回中东铁路路界主权
以来,俄国铁路员工和侨民“以语言之隔阂及党派之倾轧,与我国商民时生误会”,对我国
地方当局采取的措施,“往往不甚谅解,猜疑滋多”。他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
俄侨在哈所立各报馆以文字空凭之记载,为报纸无据之播扬,影响所及,小之而挑拨恶感,
大之而构成交涉”。并特别指责苏联“新党发行之报纸,本主义之作用,为利己之宣传”。
他指出:虽然“我官署固向持严厉查禁,力事防范”,但“报纸为日刊之物”,防不胜防。
于是,他表示,“同人等旅哈年久,见解日深”,加上精通俄语等有利条件,他的报纸将“
开中国报界之先河,达世界文化之上乘”。并确定该报宗旨“为官民对外之喉舌,移特区俄
侨之观感”。在《广告简章》中还规定免费刊载各官署的命令、布告等。
哈尔滨当局非常赞赏关鸿翼的这个计划。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迅即表示按月津贴大
洋200元,并函达各机关分别“酌量资助”,滨江道尹公署遵嘱每月津贴大洋100元。
公报创刊初期,版面并不特别。第1、4、5、8版,也是全版广告。第2、3两版,设中外
要电、中外要闻和东三省新闻栏目,正文一律小5号,还安排了不少广告。第6版是哈尔滨新
闻,下边特设“官署公布”,专刊官署文件,可谓本报特点。第7版上半版副刊《速水涛澜》
,下半版还是广告。报纸中缝刊市场行情和火车时刻表。除“官署公布”外,广告将近2/3
版面。期发数不多。
1928年5月,关鸿翼就任察哈尔省交涉署署长,“无暇兼顾”《哈尔滨公报》,就把该报
交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接管,正式成为东省长官公署机关报。为了扩大发行,报社函请
滨江商务会和警察厅,代为向各商号推销。12月6日,长官公署下令仍由卸任交涉署长的关鸿
翼接办。关鸿翼首先具文通报各级官署,特辟政令专栏,“由高级机关起依次登载”各官署
批示及政令,“概不收取刊资”。为此请求各官署每日抄寄一份“例行批示及可发表文件”
,以供刊载。而其它方面并无改进,副刊仍然刊载文言文。时在道外邮局当练习生的孔罗荪
,应考到该报编副刊,他上班3天,深感这家“报社的顽固是可怕的”,于是自动离职而去。
东北易帜前后,哈尔滨中国人报纸受内地报纸的影响,先后进行了改革。原来版面上固
定的分栏线被打破,标题可以破栏,正文也开始活跑。许多报纸陆续改用白话。《哈尔滨公
报》不甘人后,而且破例将本报1版改为要闻版,头条首载社论,取消论前广告。副刊也更名
《公田》,广泛征求来稿,主要刊载白话小说、新诗和杂文等。但是,关鸿翼坚持不变把报
纸办成官报的初衷。该报继续得到中东铁路督办公署和地方当局的按月津贴。自办印刷厂中
俄文字设备比较齐全,报纸印刷清晰,版面紧凑充实,为哈埠不少中国人报馆所不及。
“九·一八”事变期间,《哈尔滨公报》旗帜鲜明地报道国人抗敌斗争,揭露日军侵华
罪行。在江桥抗敌战斗打响后,还多次特派记者崔铁肩采访马占山将军。报纸期发数增加到
2000多份。但是,哈尔滨沦陷后,该报改变方向,提出了“日满亲善”、“宣扬满洲国王道
政治”为办报的口号。当即受到日伪当局的夸奖:“言论正大”。不久,傀儡溥仪向该报颁
赐亲笔题词:“辅德博仁”。
当时,关鸿翼还兼任哈尔滨长绥印花税处长,但他以主要精力办报。他添购印刷设备,
公开宣称,做到了“满俄文应用之大小机器及各号铅字、各种美术花边等,尤无不应有尽有
”,并“添聘著名技师及优等工人多名,承印各机关团体及商民一切汉俄文件、帐簿、布告
、票照单据、各种公文用品等”。
1933年3月底,关鸿翼被推选为伪满哈尔滨记者协会副干事长。他宣布从4月起在报纸“
另辟批示一栏”,专门刊载伪官署批示,以“辅助中央政府暨地方各级官署宣达政令”。此
举曾向伪满国务院民政部呈奉令准,用以提高该报的社会地位。但是,这样竭力把报纸办成
官报的做法,却使该报争取不到读者的喜爱和尊重。而副刊《公田》由于裴馨园等人编辑,
继续坚持刊载新文艺作品曾吸引了一些文学青年。“九·一八”后流亡到哈尔滨的萧军,与
一度陷入困境的萧红结合之初,先后在《公田》发表了《故巢的云》、《读书漫记》和《看
风筝》等。后来成为翻译家的金人,也在《公田》发表了一些诗歌和译文。
1935年4月,傀儡溥仪出访日本,朝觐日皇。日伪当局为了扩大宣传“日满协和”、“共
存共荣”,从各地新闻机构(主要是中文报馆)挑选10名主事人,组成伪满访日记者团随访
。关鸿翼被指定为访日团团员之一。《哈尔滨公报》连载关回国后对本报同人所作的演讲词
,更加受日伪当局的青睐,期发数增加到4000份,1936年6月28日,增出小型晚报《哈尔滨公
报晚刊》。
1937年10月31日,《哈尔滨公报》奉命停刊,与《国际协报》、《滨江时报》合并,于
11月1日出版《滨江日报》。关鸿翼作为该报股东之一,被任命为报社理事会理事。关鸿翼被
伪政府任命为马家区区长,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下旬,在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哈尔滨市政府成立,关鸿翼就任副市长。12月
1日,停刊已近8年的《哈尔滨公报》重新复刊。1954年2月1日,关鸿翼因患肺炎逝世,该报
随之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