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其它伪省报

  一、三江报
    1934年3月,依兰县土龙山农民武装暴动。日本关东军总部和伪满当局“甚为忧虑”,连 忙制定多种方案收拾民心。经依兰地区日本军政要人与协和会主事商定,指派日人岛田石次 郎为总编辑,8月1日在富锦县城出版《三江报》第1号。12月,伪三江省公署设于佳木斯市; 1935年7月报社也迁到该市,社址在德祥街,1938年2月加入满洲弘报协会,社长饭田台辅, 总编辑安井彻。1940年5月,同时出版了日文《三江日日新闻》。
    《三江报》竭力鼓吹伪满“北边振兴”政策,每日对开4版,了无特色。1944年改为《康 德新闻·佳木斯》版,1945年8月15日终刊。
    二、东满报
    《东满报》于1940年8月1日在牡丹江市创刊,每日4开4版,总编李心炎(后为刘懋君) ,社址在乾隆大街(今向阳街)。
    伪牡丹江省于1937年设立后,一直没有出版省署机关报。1939年底,伪满弘报协会收买 了私营日文《哈尔滨新闻》,把它迁到牡丹江市,并新购了轮转印刷机、铅字自动铸造机等 设备,于1940年1月1日出版了日文《东满日日新闻》,接着出版了中文《东满报》。两报社 长为日人须佐美芳男。
    日伪当局对于此报曾寄于很大期望。伪满弘报协会理事长、伪满通讯社长森田久当时说 :给该报新购的轮转机是“优秀的”,“制版设备是罕见的优秀机械”,他要求该报“对开 发东满、振兴北边有重大作用”。
    但是《东满报》除了印刷质量较佳外,由于日伪高度集中垄断的“新闻统制”,其报道 内容与各伪省报每每略同,时事消息都是伪满通讯社的同一电讯稿。特别是1942年1月奉命改 为长春《康德新闻》地方版后,连某些专刊(如“青少年之友特辑”)全版与其它报相同。 1944年报名也改为《康德新闻·牡丹江》版。1945年8月15日终刊。
    三、黑河新报
    《黑河新报》于1942年10月1日在黑河市创刊。每日4开4版,主编刘文佩,馆址设黑河兴 隆街东头。伪黑河省公署机关报,由伪满长春《康德新闻》黑河支社出版发行。
    大汉奸张景惠题写报头,设有地方通讯、极光圈、小乐园、街头巷尾、东鳞西爪、塞上 花、文坛点滴等栏目,并辟日文专栏。1944年6月更名《康德新闻·黑河》版,1945年日本投 降时终刊。
    四、东安新报
    伪满政府弘报处按照“弘报新体制”,1942年在伪东安省城东安街(原名新密山,现密 山县)建立《康德新闻》东安支社,9月15日出版《康德新闻》地方版《东安新报》,每日4 开4版。1944年9月改名《康德新闻·东安》版。1945年8月15日终刊。
    五、北安新报
    伪满长春《康德新闻》社,根据“弘报新体制”,1942年在伪北安省城北安镇设立支社 ,8月18日出版《康德新闻》地方版《北安新报》,每日4开4版。1944年9月改名《康德新闻 ·北安》版。1945年8月15日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