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救国报
《救国报》于1937年6月1日在依兰县四道河子抗联第五军营地创刊。由吉东反日总会发
行,主编姚新一。原定半月刊,4开4版,蜡纸油印,期刊数量不等。期间曾编印《号外》。
同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在四道河子成立,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被选为中共省委领导成
员之一。《救国报》就是他倡议创办的,并经常给小报撰写评论。报纸由省委秘书处编印,
姚新一时任省委秘书长。
现存第2期于1937年6月16日出刊。第1版首刊署名社论《国共合作与前途展望》,下半部
和第2版为“国际消息”版,第3版为“国内消息”版,第4版为副刊《文艺》。各版均仿照当
时铅印报纸的版式,文字刻写规整,报名、栏目刊头和重要稿件的标题多用美术字,并加以
美化装饰。版式较为协调、美观。
第3期于8月1日出刊,因为机关搬迁而拖期。内容主要是突出“七·七”事变,版面增加
到6个。这期的《文艺》副刊上,开始连载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少年的长征》,文中记述他
在陕北初遇周恩来等的情景。第5期(10月28日出刊)特设论坛专栏,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
席毛泽东先生论抗日救国联合战线》为题,把上海《密勒氏评论》第78卷第11和12期发表的
斯诺访问毛泽东的谈话记录译成中文开始连载。
第4期是套红的“九·一八”纪念号,第1、2版刊载了长篇社论《西班牙与中国》和《反
对分裂国人的团结》等文章,尖锐批驳反对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些错误言论。第5期因为敌
情时起时落,加上人手少、技术又不熟练,印报时停了五六次,以致延误了出版日期。
1937年11月20日,《救国报》根据以前每月只能出一期的实际情况,正式改为月刊,并
出版了创刊号。但是12月1日又突然改为《救国周报》第6期,并且宣布以后每7天出一期,版
面扩大为类似对开4版的大报。主办单位也改为吉东抗日救国总会。头版头条发表编辑部启事
,感谢抗联第四军代理军长李延平,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等分别捐600元,作为办报经费。这
期报纸增加了“经济”和“地方琐闻”两个栏目,尤其注意了阶级斗争思想的宣传。因为版
面扩大,印刷较前费工夫,但是由于增加了工作人员,仍可很快出版。
12月底,周保中赴饶河县参加中共下江特委扩大会。会议期间,他搜集了国内各地抗日
斗争的许多消息,即一一摘抄下来,请人带给中共吉东省委,要求“转吉东《救国报》刊登
”。
由于日伪从年底开始对抗联“大讨伐”,《救国报》出版的条件更加困难,据姚新一于
1938年10月2日给周保中的信中记载:“总计《救国报》共出版了十期”。
1939年2月,日伪重兵围攻抗联第二路军,姚新一在转移文件和印刷品返回途中被敌军包
围。他率领小分队沉着应战,英勇牺牲。同时战死的还有《救国报》编辑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