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新嫩江报嫩江新报

  1946年4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齐齐哈尔。中共嫩江省工委即派人接管了国民党办的 《嫩江日报》,于5月1日创办了省工委机关报《新嫩江报》。社址在齐齐哈尔市永安大街丰 恒胡同1号。社长先后由孟奚、吴宏毅担任。《新嫩江报》为4开2版,日刊,文用老五号,竖 排。题多竖排,亦有少量横题。1版刊登地方新闻和国内外要闻;2版主要刊登新华社电讯稿 ,下半部为副刊。副刊一般占1/3版面,多时占半个版,不定期。
    该报创刊后,配合地方政权初建工作,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了齐齐哈尔 市和嫩江各县群众反奸清算、分配土地、支援前线等活动,同时以较大篇幅刊载时事新闻,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和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
    2版副刊名为《北极》,主要刊登诗歌、小说、散文等。1946年9月,又增设了《诗歌与 音乐》、《青年园地》、《学习与生活》等专栏。
    该报自办发行,每期发行3000至5000份。1946年10月30日,因中共西满分局出版《西满 日报》,该报终刊,共出版176期。
    1947年9月,《西满日报》停刊后,中共嫩江省委于同年10月10日重新出版机关报,定名 为《嫩江新报》。
    《嫩江新报》为4开4版,日刊,社长孙泱。中共嫩江省委在创办报纸决定中规定:“嫩 江新报是中型地方性报纸,其主要对象是区村干部,同时照顾到各机关部队学校的干部及城 市读者。”版面安排是:1版为要闻版,2版为地方新闻版,3版为时事新闻版,4版为副刊、 理论文章、工作经验文章综合版。初期,由于通讯工作基础差,地方消息少,信息反映零碎 ,报纸差不多竟以2/3篇幅来发表电讯。1947年12月18日,报社抽出一部分编采人员参加农 村土地改革,同时,省委感到报纸面向农村读者还不够通俗,遂决定将日刊改为“以农民群 众及地方区村干部为对象的通俗的2日刊”,以4/5的篇幅集中报道农村平分土地运动与生产 。4版办成农民副刊,通过《翻身话》、说唱、故事等,反映农民的斗争和生活。1948年6月 15日,该报在供农民阅读的《嫩江农民》报出刊以后,将2日刊改为日刊,并明确“以区级以 上水平的干部及个别村干部为主要对象”,兼顾城市工作、工商业、文化教育和各种建设工 作,“性质上着重于政策教育与工作指导”。版面改为4开2版,1版为要闻版,2版为时事、 地方新闻和副刊。副刊约占版面的2/5,发表散文、小品、诗歌、通讯、科学知识等。1949 年3月以后,2版增设了《社会服务》、《职工》、《嫩江青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嫩江省 筹委会编)、《文艺战线》(嫩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委会编)等专栏。
    《嫩江新报》重视通讯工作。采通科作了大量通讯组织工作,在报上办有《党报通讯》 专栏。
    报纸在出版初期,每期发行5000余份。1948年底,发行7200余份。开始时自办发行,19 48年4月1日交邮局办理。
    1949年5月下旬,黑龙江与嫩江两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嫩江新报》合并于新出刊的 《黑龙江日报》,5月27日终刊,共出刊4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