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北光日报

《北光日报》为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机关报,1945年12月12日创刊,4开4版。前身为 出刊时间不长的8开小报《解放报》。1946年1月16日(第32期)改为4开2版。
    1945年11月23日,中共松江省工委机关和部队撤出哈尔滨后,中共哈尔滨市委即以市中 苏友好协会为公开的办事机关。友协会长为中共东北局北满分局委员、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 李兆麟。《北光日报》在李兆麟直接领导下,和中共市委机关报《哈尔滨日报》相配合,向 广大群众进行公开的宣传工作。当时哈尔滨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刚从沦陷14年日伪统治下 解脱出来,对共产党不了解,相当多的人有盲目“正统观念”,加以有时局动荡不定等因素 ,该报便以中间立场出现。在《创刊辞》中说:“我们无党无派,不偏不倚,把握中苏友好 同盟的精神和信念,促进中苏两大民族的团结,加强中苏两大民族间的理解和认识,坚决完 成我们的神圣事业,我们要求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化,推进全国的和平、民主、团 结。我们希望两党共同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永远不发生内战。”由于所处的特 殊环境,该报由无党派人士马英林任社长,实际办报人员有副社长李江,总编辑丁健生及庄 启东、曾扬清、周玉兰等,均为中共党员。
    该报的“中间立场”主要表现在创刊初期,刊登的新闻和言论,既采用新华社的,也采 用中央社的,对国共两党领袖的称谓,不加党派色彩。1945年12月28日,国民党市长杨绰庵 等到哈,该报刊登了欢迎社论。以后,对这位新市长讲话、文告等,都作了客观报道。这一 阶段,编者主要是通过选用不同通讯社电稿、发表读者呼声等,向读者阐明事实真相,表达 编者的宣传意图。如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签订后,该报刊登国民党中央社电稿, 说“蒋介石下达停止军事行动命令,印发50万份命令书飞机散发”,随后采用外电报道:《 和平声中战事未已,绥东国军傅作义部进攻集宁》、《国民党军队在发令停战前后,占领承 德、古北口、建平、凌源》、《阎锡山攻大同,占太和,集中方面国军进攻白堡》等,这样 编排,就揭露了蒋介石表面签订协定,实际坚持打内战的两面派真面目。又如,该报报道国 民党市长杨绰庵上任不久向市民许愿说:“工厂开工,商店开业,大家先有日子过。”1946 年1月28日该报在《民众呼声》栏中,发表一人力车夫的来信:“新市长到哈尔滨的第一句话 :‘工厂开工,商店开业,大家先有日子过’,请市长大人不要净给工厂商店老板们日子过 ,也得给穷人一点儿日子过啊!……在光复的头一个旧历年,也应该让我们小市民们吃一顿 饺子呀!”另一篇来信说:“大家先有日子过这句话在报纸上登出来,我们都曾感到温暖与 亲切。但是,‘物价涨了!’现在涨,将来还要涨!但最奇怪的是,昨天长春广播说‘莫宣 慰使(国民党元老莫德惠)到哈尔滨后,哈市物价回跌’……撒谎也应该看看对谁呀!物价 腾涨,商人囤积,工厂停业,而长春电台却在粉饰太平。”报纸以群众从生活底线中发出的 呼声,对照说明国民党市长的“施政”许诺,不过是纸上谈兵和欺骗。
    东北人民对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业绩是十分景仰的。该报于1946年1月16日刊载前抗 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记述的《东北抗联十四年奋斗简史》,连载16期,历时月余。
    1946年3月9日,抗日将领、哈尔滨市中苏友协会长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暗害。该报 于3月12日一版,以特大字通栏题“人民公敌中国法西斯特务分子残暴罪行”,发表了这一骇 人听闻的消息,并围绕这一事件连续发表社论、署名文章和来信,宣传李兆麟英勇抗日事迹 和献身精神,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此后,该报即不再以中间立场出现,而以直接的方 式,宣传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方针、政策,电稿也主要采用新华社播发的电讯。如1946年 3月19日,国民党二中全会闭幕。该报即转载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评国民党二中全会》 、周恩来在延安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等,揭穿国民党破坏政协会议协议,坚持独裁和分 裂的图谋。4月28日前后,该报刊载社论及各界人士谈话等,欢迎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市,为哈 尔滨顺利回到人民怀抱,作了积极的舆论引导。
    该报有副刊《文学》、《民众世界》、《综合》等。
    1946年5月28日,《东北日报》由长春迁哈尔滨出版,《北光日报》与《哈尔滨日报》一 同合并于该报而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