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六节 生活报

《生活报》于1948年5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4开4版,5日刊。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直 接领导,以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创刊的话》说:“民主与反民主,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在今天,是较之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尖锐了……记录这英勇的战斗,以及帮助在战斗中 的人民如何去认识这战斗的环境,是我们的最主要的目标。”该报主要内容和栏目有:社论 、思想论文、各地通讯、《五日时事述评》、《自由谈》、《地理常识》、《答读者问》、 《读者顾问》、《学府风光》、诗歌、漫画等。主编宋之的。
    《生活报》在哈尔滨出版期间,率先发起对萧军主办的《文化报》的批评,两报展开了 论争,在东北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
    两报论争,在《生活报》创刊后就出现端倪。1948年5月1日该报创刊号发表一篇短文《 今古王通》,以“古之王通”讥讽“籍他人名望以帮衬自己,以吓唬读者”的“今之王通” 。萧军“以为是针对了他说的”(见金人:《在斗争中生长起来》一文),便在《文化报》 上发表短文《风风雨雨话王通》,为“王通”申辩。不久,又在“孙皓和阿斗”的问题上, 两报互载文争辩。
    全面的争论是在1948年8月15日第53期《文化报》出版之后。这期《文化报》刊载了萧军 写的社评《三周年“八·一五”和第六次劳动“全代大会”》、萧军旧体诗稿《抚今追昔录 》和一篇自来稿《来而不往非“礼”也》。《生活报》于8月21日发表社论《斥“文化报”的 谬论》,指名进行了批评。主要内容是:1.批评《文化报》8月15日社评中有“各色帝国主 义者”一词,认为是“诬称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2.《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文, 记述三个中国小孩,因在栅栏外观望,被一家俄国人傲慢驱赶所激怒,掷石块打碎了他家茶 几上的玻璃杯。《生活报》认为这是“恶毒的挑拨中苏民族仇恨”。3.批评萧军旧体诗中有 “萁豆相煎”句,认为在进行解放战争情况下,“这种观点有害”,是“站在反人民的立场 上的”。《生活报》还就萧军于1948年元旦在《文化报》上,以秀才笔名写的《新年献词》 ,提出批评。萧军在文章第6节写“秀才”对土地改革的认识:从开始站在“封建余孽”立场 怀有敌意,百般加以诋毁,后在子女及现实影响下,改变了态度,对“革命者与共产党人” 备加称颂。《生活报》认为,萧军文章“不管从反面做也好,从正面做也好,在思想上是敌 视解放区人民利益的”。“实际却在反对共产党、人民解放军、民主政府”。对上述批评, 9月1日萧军在《文化报》上发表《古潭里的声音——驳生活报的胡说》一文,作了反批评。
    在两报论争期间,《生活报》发表7篇社论,《文化报》发表萧军4篇署名文章。两报各 自发表多篇读者参与争论的文章。
    1948年12月6日,该报出版第44期后,迁沈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