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黑龙江地区(当时有黑龙江、松江、合江、嫩江、牡丹江五省)的
许多县委,陆续创办了县委机关的小型报纸。1946年8月,宾县、甘南县最早创办了县报。随
着剿匪斗争的胜利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县县报竞相出刊。至1948年,在松江、合
江两省的大多数县份,都办起了报纸,其中包括边远的同江、饶河两县。初步统计,至1949
年初,黑龙江地区出版县报达29家。
当时,黑龙江地区交通不便,过半数县不通火车,《东北日报》和各省报,需7天至10天
左右才能到达边远县份的区村。多数乡村没有报纸可读。在这种情况下,县报则针对各地中
心工作和具体需要,及时地把中共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解放战争的进展消息,传播
到翻身农民中去。它是中共县委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教育干部和群众的重要宣传工具,因
而受到重视。
这些县报是在艰苦条件下,因陋就简办起来的。版面多为8开2版,有的8开1版,8开4版
。刊期有不定期、3日刊、5日刊或周刊、旬刊,而以5日刊居多。有蜡版油印,石印或铅印。
初期又以油印为多数。发行都是县区内部交通员送取,一般为三四百份,1000份以上的不多
,尚志《庄稼报》多时曾达3000份。
县报以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为对象。各县报都重视结合当地实际工作,反映本地干部群众
较熟悉的具体事物,同时注意办得通俗易懂。如甘南《翻身报》,是8开4版铅印小报,1版刊
载要闻,2、3版刊载反映农业生产和减租减息运动的情况和经验,4版副刊,刊登快板、小演
唱等,既重视指导交流实际工作,又有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尚志《庄稼报》,在1948年4月
全县召开动员春耕生产和奖模大会时,介绍了荣获“劳动状元”称号的军属刘老太太事迹,
刊登了劳模名单,使先进人物的名字和事迹传遍城乡,推动了全县生产竞赛运动。《汤原小
报》,在合江出刊较早,是办得较好的一家县报。《合江日报》称“它内容活泼,又来的及
时,文字比较通俗精干,编排技术也不错”,曾两次介绍该报的经验,对合江地区其他县报
起了示范作用。
1949年6月,松江和合江两省合并为新的松江省。为了加强省委机关报《松江日报》,中
共松江省委要求“各县小报社即行取消”,原松江、合江大多数县报,相继终刊。原黑龙江
、嫩江地区出刊的县报,此时也多已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