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篇 当代报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报业进入当代报纸发展时期。50年 代之初,报纸数量较解放战争时期为少。除《黑龙江日报》、《松江日报》两家省报外,仅 有地市报1家,特定对象报7家,企业报4家。这十几家报纸,以省报为主体,主要围绕经济建 设进行宣传报道,贯彻地方性、群众性、通俗化的编辑方针。此外,哈尔滨有两家私营报纸 ,于50年代初期先后停刊。
    1954年8月,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后,报纸伴随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有了新的发展。改刊后的《黑龙江日报》,由4开4版扩大为对开4版。地市报纸,在《哈尔滨 日报》复刊后,《齐齐哈尔日报》、《合江日报》、《牡丹江日报》、《嫩江日报》、《伊 春日报》等相继创刊。鹤岗、鸡西、双鸭山3市在原企业报基础上,创办了《鹤岗日报》、《 鸡西日报》、《双鸭山日报》。1956至1958年,全省县报发展较快,除4个边远县份外,都出 刊了报纸,共有53家。1959年后,由于纸张缺乏,报纸再次进行调整,大部分县报停办,《 黑龙江青年》等报亦停刊。继续办的省报及地市报,在总结“大跃进”报道失误的基础上, 充实内容,活跃版面,在改革新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961年10月,《黑龙江朝鲜文报》创 刊。1963年1月,《黑龙江农村报》在停刊两年后复刊。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黑龙江省报业受到很大破坏。3家县报及大部分专业报 、企业报停刊。省报及地市报纸,也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黑龙江报业恢复 了生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类报纸,尤其是各种专业报、晚报型报纸及企业报,发 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