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哈尔滨科技报
《哈尔滨科技报》于1956年7月4日创刊。创刊时的报名为《科学小报》,4开4版,周刊
,由哈尔滨市科学普及协会主办。1958年末,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报名改为
《哈尔滨科学小报》。1959年4月,该报改由哈尔滨科学技术协会单独主办。1959年12月末,
《哈尔滨科学小报》因新闻纸短缺停刊。1964年10月2日复刊。1965年8月6日,《哈尔滨科学
小报》改名为《科学周报》。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给题写了报名。“文化大革命”开
始后,1967年8月《科学周报》停刊。
1979年6月1日,《科学周报》复刊,并于1983年7月改名为《哈尔滨科技报》,仍为4开
4版,周刊。1版为要闻版。主要栏目有《哈尔滨科技巡礼》、《改革浪花》、《科技论坛》
、《科技工作者建议》、《本世纪的发明》、《科技人物志》、《国内科技选萃》等。2版为
科技应用版。主要栏目有《科技交易》、《情报与信息》、《青工之友》、《新产品、新工
艺、新技术》、《技术服务台》、《国外科技动态》、《企业窗》等。3版为中小企业、中学
生之友版,隔周编发。主要栏目有《工业拾零》、《企业活力》、《咨询台》、《生意经》
、《能人小传》、《来自区街工业的报告》、《爱国者》、《知识的海洋》、《智力测验》
、《名人名言》、《自学小传》、《升学辅导》等。4版为天鹅副刊版。主要栏目有《科海哲
丝》、《科苑短笛》、《科学小品》、《北疆风物》、《冰城名街》、《家庭门诊》、《生
活百事》、《生活与科学》、《美化生活》、《现代家庭》、《消费指导》等。
该报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宣传,不断反映科技人员的业绩。1980年10月17日
,在1版头题位置发表了人物通讯《工程师的脚步》,讴歌了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工程师安振
东逆境中潜心搞科研报效祖国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接连这篇报道,又于1981年1月30日1
版发表《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的人物通讯,报道了安振东所在工厂中共党支部书记陈
秀云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坦荡胸怀。这两篇报道,引起中共哈尔滨市二轻局委员会和中共
哈尔滨市委的重视。1982年初,安振东被破格提拔为哈尔滨市二轻局总工程师,该报及时在
1版作了报道。此后,该报又发表了《“女伯乐”的远见卓识》人物通讯,再次高度评价陈秀
云注重知识、人才的用人观点。这种追踪式的典型人物报道,收到良好宣传效果。1983年末
,该报多次不惜版面,突出报道了阿城继电器厂工程师刘维仁身患癌症,继续拼搏在科研生
产第一线的模范事迹。1984年1月27日,又在1版头题位置,发表了哈尔滨市科协《关于授予
刘维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市科技界开展学习刘维仁先进事迹活动的决定》,并用将近
两个整版版面发表了刘维仁在工厂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同年2月10日1版,在《向刘
维仁同志学习,做开创新局面的先锋战士》的通栏标题下,刊发了哈尔滨市科协认真贯彻中
共市委关于开展向刘维仁学习活动的决定和一组消息报道,推动了知识分子学习先进人物的
活动。1984年9月28日,该报1版以近整版的篇幅,套红刊发《中国工程地震学的奠基人刘恢
先》长篇通讯,介绍了这位中国科学院在黑龙江省唯一的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
究所所长的卓越贡献和功绩,影响很大。《北京科技报》、《上海科技报》分别转载了这篇
通讯。1984年末,哈尔滨市科协隆重举行刘恢先从事科学工作50年庆祝会。当时的省长陈雷
为之题词:“科学之光”。该报不仅及时发表消息,还配发了通讯。之后,哈尔滨市科技界
掀起“学刘恢先,争做贡献”的热潮。
该报从1980年起,还先后报道了40多名其他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其中有大专院校的校
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专家、教授、副教授、讲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工厂企业的
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各自工作
岗位上的突出贡献。
该报敢于给打击迫害科技人员的现象曝光。1984年10月22日,该报接到阿城县水利工程
师佟书铭的来信,揭露该县水利局领导轻视技术、歧视科技人员,甚至殴打某工程师等问题
。该报派人前往查证核实后,于1984年11月9日,在1版发表了佟书铭的来信和调查附记。阿
城县领导机关十分重视,认为报纸的批评是对他们工作的促进,专门组成工作组到水利局,
调整了该局领导班子,兑现了知识分子政策。该局的科技人员们向中共阿城县委和县科协赠
送牌匾,表示将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该报还侧重宣传了“科学是生产力”这一战略思想。用大量篇幅报道科技成果的问世和
应用。从1980年起,先后报道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半自动胶片冲洗设备、我国第一台水电解制
氢设备、国内领先的双向防爆技术、我国首创的产品——汽车怠速负荷节油器、我国第一台
干黄管红外线自动封结机、我国第一台动画录像自控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焊接热模拟试
验机等近30项科技新成果。在报道中说明这些科技新成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
用,促进了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该报至1985年末,累计出版653期(不含《科幻小说》、《科学文化》增刊),刊发科技
信息9300余条,经济信息3700余条,报道面涉及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50家,工厂企业32
00余家。该报被一些企业誉为“信息窗口”。
1985年该报期发行量2.5万份。总编辑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