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前进列车报
《前进列车报》是中共哈尔滨铁路局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53年4月11日,总编辑为
宋诚德。从创刊之日起,有83%的月份每周出3刊,其他月份出过周2、4、6刊。除极个别的情
况外,一般都是4开4版。第1版刊登全局重要的新闻和评论。全国、全路、全省特别重要的新
闻和评论也在1版转载。这版的信息量大,反映迅速,紧扣局的中心工作。第2版为生产版、
基层版,主要刊登基层站段、车间、班组内生产、生活和人物的活动。此版的特点是面向基
层,眼盯班组,专栏较多。第3版为政治生活版,主要反映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同
时刊登政治理论、政法、民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此版的特点是政治气氛浓烈,内容
形式较活,更深入地触及精神文明的许多领域。第4版为综合性文化副刊,其特点是生活气息
浓厚,群众喜闻乐见,专版专栏较多,突出思想性、可读性、地方性和生活实用性。
《前进列车报》从创刊开始,就把运输生产作为自己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满载,超
轴,五百公里运动”是铁路系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开展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报纸从多方面
、多层次地作了突出的报道。1955年,当超轴形成热潮以后,部分困难区段制约了超轴运动
的发展。哈尔滨机务段张玉春等优秀司机提出在困难区段开展超轴竞赛的倡议,报纸在《突
破困难,把超轴运动向前推进一步》的通栏标题下,全文发表了这一倡议,配发了社论,并
作了持续深入的报道,对缓解运量增大与运能不足的矛盾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中报道了一些运输生产成就。但是社会上出现的浮夸风等在报
纸版面上有所反映,而且持续了较长时间。
1961年经过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该报逐步趋于务实和健康发展。
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改善,反映本局运输生产的典型报道增多,新闻体裁也多样化。
1962年4月5日2版刊登的消息、短评、简讯、专栏等共有稿件15篇。
在“文化大革命”中,该报两度停刊,三易报名。报道内容以政治说教代替了事实说话
,大批判文章充斥了版面。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工作着重点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转移,报纸增加了本局稿件的比重,突出运输生产的报道。1979年采用新华社电
讯和转载上级新闻单位的稿件,由1978年的225块版,减少到70块版,减少69%。同时,头版
头条中的本局运输生产的新闻,由1978年的44条增加到96条,增加了118%。
1980年9、10月间,为郭维彬冤案平反的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郭维彬原是哈铁图书馆
的职员,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真理,而被错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入狱11年。粉
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报纸集中突出地报道了路局党委为郭维彬公开平反的广播大会消息,
并配发了社论。从1980年9月4日起,报纸连续在一个多月里运用多种形式,其中包括介绍英
雄事迹的长篇通讯,路局党委和中共省委号召向她学习的决定,她的言论摘抄,铁道部、黑
龙江省和中央负责人对她的探望、慰问等情况的报道,以及郭维彬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
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康克清、王光美同郭维彬交谈的照片以及全局职工学习郭维彬
的活动和体会文章等,共发稿68篇。这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冤假错案的平反和激发群众政
治热情,均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1982年11月,双城堡车站发生了野蛮卸车、摔坏货主洗衣机的事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对此作了揭露。《前进列车报》在局党委领导下,本着坏事变好事和举一反三的精神,进行
了为期半年、发稿百余篇的反复深入报道,对路局职工进行了深刻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
宗旨教育。
1983年10月,齐、哈两局合并。《齐铁工人报》停刊后,12名工作人员并入《前进列车
报》工作。1984年9月2日,创办《星期天》副刊,4开4版,1、4版套红,每逢星期日出版,
使《前进列车报》由周3刊增为周4刊。在《星期天》创刊一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原
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为该刊题词:“大力宣传铁路运输知识,欢迎广大群众对铁路工作进行监
督和批评,以实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自创刊至1985年12月29日出版的66期报纸,除向订户发行外,还加印一部分投向市场,
每期平均加印的份数为8万份。
《前进列车报》到1985年年底,报纸发行份数由初期的7000份增加到2.1万份。总编辑
为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