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俄声报
《俄声报》(亦译《俄国之声报》),于1920年7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每日4版,创刊后
期发1500—2000份,迅即增加到2500—3000份左右。
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记述:该报“属于(沙俄)皇室一派,但无势力”。它是原来
中东铁路公司机关报《满洲新闻》的后身,由俄国国民民主党保守派主办,为当时涌向哈尔
滨的白俄的保护机关。中东铁路管理局每月秘密给予津贴,并允准在铁路印刷厂印刷。所以
人们称它为“霍尔瓦特机关报”。
总编辑沃斯特罗金,原来是个金矿主,曾任沙俄国会两届议员。编辑部下设政治部、经
济部和社会部,各部负责人也是原公爵、教授等白俄分子。
该报亲日反苏反共,梦想依靠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俄国复辟。报纸上经常制造反苏
舆论,并挑拨中苏关系。1922年12月,苏联在哈尔滨设立外交代表处,该报开设专栏,每日
捏造苏联红军侵占中东铁路的新闻。铁路运输中出了一般事故,就造谣说是红军破坏所致。
密山县城一度被土匪袭击盘据,第692号报纸竟歪曲事实,诬为苏军侵占中国领土,等等。
该报还时常以原来沙俄殖民者姿态,勿视中国主权和官府,引起哈尔滨官民的不满。19
23年8月,苏联全权代表加拉罕到哈,受到我国官方招待。该报15日载文辱骂加氏为“疯狗”
,并讥评和挑唆中国当局。特警处传讯其主笔,处以30元罚款。1925年5月,该报与《东方报
》一起连日捏造消息诽谤苏联,攻击中东路苏方董事长和铁路管理局长。特警处为了表示对
俄文报“一视同仁”,又给予停刊10天的处罚。
中东铁路实行中苏共管后,苏方接管了铁路财政,于是停发每月给该报的津贴。1925年
11月,铁路印刷厂索要积欠的印刷费1700元。该报赖帐不还,印刷厂遂向地方审判厅起诉。
1926年1月底,该报发表声明:“特区政治状况现已变动,本报已无发刊之可能,故自元月三
十一日停止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