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哈尔滨日日新闻
《哈尔滨日日新闻》(以下简称《哈日》)于1922年11月1日,由《北满洲》、《西伯利
亚新闻》和《哈尔滨新闻》3家日文报纸合并后出刊。它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出版时间最长的一
家大型日文报纸。
《哈日》创刊于日本干涉军从西伯利亚大撤退时,它犹如干涉军留下的一支别动队,“
站在北满第一线,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之中,一贯以文章报国而努力”(引自日文《露满
蒙时报》)。它的报名中长期顽固地坚持使用“宾”字,而不按中国通用的“滨”字。后期
报名改用“滨”字。
《哈日》以“株式会社”(公司)的形式组办,最初资金为20万元,对开4版,周6刊。
第一任社长儿玉右二,是一个右翼人物,后来曾任日本宪友会代议士。编辑长濑金平,不久
由大河原厚仁接替。社址在道里区一面街。编采人员只有四五人,期发数也很少。
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哈尔滨,各界群众共同抵制日货和日报,《哈日》顿时陷
入困境,1926年初被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收买”。新任社长佐藤四郎,继续坚持原来的办
报宗旨,为日本加速侵华步伐制造舆论。满铁事务所、日本领事馆及哈尔滨特务机关,利用
《哈日》搜集情报,并进行其它特务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哈日》捏造谣言,为日
本侵略军侵占黑龙江地区制造舆论。9月21日,日本特务甘粕正彦制造《哈日》与日本领事馆
被炸假象,日本驻哈总领事大桥忠一以此作为在哈日人不安的口实,要求关东军占领哈尔滨
。《哈日》不惜版面为之鼓吹,参与了这一阴谋事件。
1931年12月,大泽隼接替佐藤任社长。此人在布施胜治之后毕业于东京俄语专科学校。
“九·一八”前后,他网罗了一批白俄,非法地出版俄文《哈尔滨时报》。他兼任日、俄文
两报社长,在黑云压城的哈尔滨,充当日本关东军的内应。
哈尔滨沦陷后,《哈日》充当了日本占领者在哈的主要喉舌,内部机构也随之扩大和加
强。“主干”大森清腾实际主持社务,下设整理部、社会部、取材部以及营业部、庶务部等
,报纸扩大为对开6版,并附出晚报。在纪念创刊15周年时,期发数超过万份,宣称为“哈尔
滨第一报”。
1936年9月,《哈日》奉命加入了日伪推行法西斯奴化统治的报业机构——满洲弘报协会
,正式成为日伪在哈尔滨出版的“国策报道机关”。11月,曾任满铁齐齐哈尔事务所长、日
本驻齐领事的古泽幸吉继任社长。此人早在1907年就职于日本驻哈领事馆,长期参与了日本
入侵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活动。由于弘报协会的安排,《哈日》进入了它最兴旺的时期。从
1937年起,先后在齐、牡、佳市等地分别出版《哈日》地方版;并在长春、沈阳、大连和东
京、大阪等地设立支社、局。报社内部也调整充实机构,扩充设备。
1937年12月,古泽幸吉调任俄文《哈尔滨时报》社长,弘报协会指派寒河江坚吾任《哈
日》第5任社长。此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满通社大连支社社长和《哈日·龙江版》
社长。1938年11月,《哈日》迁入了新落成的弘报会馆大楼,1939年3月购置了高速轮转印刷
机,版面扩大为对开8版。因此而自诩为“北满报界的王座”。
1942年初,日伪实行“弘报新体制”,《哈日》被纳入伪满“新京”长春《满洲新闻》
(后沈阳《满洲日日新闻》并入,改称《满洲日报》)系统,为日本发动的太平洋侵略战争
鼓噪。1943年3月,寒河江坚吾被作为“弘报系统有功人员”,受到日伪当局的“行赏”。但
是,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失败,《哈日》也每况愈下,版面一再减张。1944年5月,奉命更名
《满洲日报·哈尔滨》版。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投降时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