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哈尔滨新闻

《哈尔滨新闻》于1932年3月29日创刊。这是沦陷期间日本人在哈尔滨的一家较有影响的 私营日文报纸。
    主办人大河原厚仁,1886年生于日本熊本县,民国初年到哈尔滨,任大阪《朝日新闻》 通讯员(记者)。1920年4月,他与大阪《每日新闻》通讯员佐藤义晴、《大正日日新闻》通 讯员荒木升,3人合办哈尔滨通讯社,曾出小型日文报《哈尔滨新闻》。当该报与《北满洲》 等3报合并出版《哈尔滨日日新闻》时,大河原厚仁曾出任编辑人兼发行人。
    1929年,大河原厚仁重回处于濒死状态的哈尔滨通讯社,“九·一八”事变后使之复苏 。长于办报的大河原乘机扩充组织,把通讯社改为报社,就在哈尔滨沦陷1个月后,在道里石 头道街24号,出版了日文晚报《哈尔滨新闻》。他自任社长兼主笔,期发千余份。
    大河原在哈的新闻活动,沦陷初期十分活跃。该报发展很快,有较完备的印刷设施,如 当时较为先进的轮转印刷机等。1933年6月,即增出晨报4版,第二年10月,早晚两报分别添 页为对开6版。
    大河原长期充当日本侵华舆论工具的“主干”人物,在伪满洲国成立后,他的梦想实现 了,更加肆无忌惮地鼓吹“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等殖民政策,以使日本永远侵占 东北。但是,作为一家私营报纸的主办者,他保持有一定的“自由立场”,《哈尔滨新闻》 表面上不像《哈尔滨日日新闻》那样紧跟日伪官方。该报以普通读者为对象,努力以温暖柔 和的调子迎合群众的口味,版面上有关电影、戏剧和妇女、家庭等栏目较多。因此,日伪当 局对它“制作新闻、附合大众的报道商品”的做法表示不满,要求它必须向“作为北满日文 报使命的‘文化制作者’的方向发展”。于是,大河原厚仁不得不退出第一线作“顾问”。 接替他的是船越福三和松田武夫。前者是日本原《熊本日日新闻》主笔,后者是《哈尔滨日 日新闻》社会部长。有记者9人。自办印刷厂。
    1939年12月,日伪当局为了强化“新闻统制”,由满洲弘报协会“收买”了《哈尔滨新 闻》,然后将其设备搬到牡丹江市,筹办出版了《东满日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