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通讯社
黑龙江地区的新闻通讯社建立较早。第一家通讯社——东亚通讯社于1913年在哈尔滨建
立,比全国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广州中兴通讯社仅晚9年。哈尔滨成为继广州、长沙、武汉、
上海、北京之后的第六个拥有通讯社的城市。到1917年,东亚通讯社停办后,又出现了东陲
、边陲、哈尔滨3家通讯社,它们规模都很小,有2家通讯社还是与报社合一的。东陲通讯社
、哈尔滨通讯社的主任都是由相关报纸的总编辑兼任。20年代,由于国际斗争形势的错综复
杂,在素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相继建立了中、日、英、苏等10余家通讯社。
既有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哈尔滨通讯社、英国人办的英亚通讯社、苏联塔斯社设立的哈尔滨
分社和中国官办的哈尔滨无线电讯社、民办的华东通讯社,又有日本政府资助的东方社设立
的哈尔滨支社和日本人办的哈尔滨通讯社、露西亚通讯社,以及白俄办的托霍电讯社等,成
为哈尔滨各种通讯社创办最多的时期。1913至1931年,齐齐哈尔曾有东北、政闻、国民政治
、鉴北等5家通讯社申请开办,但多未被当局批准,只有魏毓兰申请开办的政闻通讯社获准,
于1930年1月21日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齐齐哈尔、哈尔滨相继沦陷,受日本帝
国主义操纵的伪满洲国,实行“一国一通讯社”的政策,原有各种通讯社一律被迫停办。由
1932年12月1日在长春建立的伪满洲国通讯社独家向东北各报供给各种文字稿件。“国通社”
还陆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设立了支社或支局,并在黑河、绥
芬河、虎林等地设立了通讯部和特派员或通讯员。“国通社”设在黑龙江各地的分支机构和
人员,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而全部消逝。
1946年4月,黑龙江地区解放后,新华通讯社东北总分社和西满分社,于同年5月分别迁
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当时黑龙江地区设有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5省,除在松
江省会哈尔滨、嫩江省会齐齐哈尔已有新华社东北总分社、西满分社外,在合江省会佳木斯
设立了新华社合江分社(1947年9月),新华社西满分社撤销后,又成立了新华社嫩江分社、
黑龙江分社。1949年6月,嫩江省撤销,并入黑龙江省,省会迁到齐齐哈尔时,新华社黑龙江
分社也随之迁去与嫩江分社合并,仍称黑龙江分社;合江省撤销,并入松江省,同时在哈尔
滨成立了新华社松江分社(东北总分社已迁去沈阳)。那时的新华社各分社都与当地省报合
署办公,实行社、报合一体制,分社的负责人都由省报负责人兼任。分社既向总社发稿,又
向省报供稿。1950年5月,新华通讯社实行全国集中统一,黑龙江、松江两分社划归东北总分
社管理,正式与当地省报分开,分社改为记者组。1951年秋,东北总分社又将黑龙江、松江
两个记者组撤销,记者全部撤回东北总分社。各省的报道,根据需要随时派记者去采访。19
53年9月,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又在哈市设立了哈尔滨分社。次年8月,随着东北大区的撤销、
黑龙江和松江两省合并,在哈尔滨成立了新的黑龙江省,新华通讯社在哈尔滨分社的基础上
,组建了新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