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华社分社
一、新华通讯社东北总分社
新华社东北总分社于1946年2月初,在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吉林省海龙县成立。同
年5月随东北局从长春迁来哈尔滨,并抽出部分人员去佳木斯,建立了新华社合江分社。东北
总分社的采编和电务人员共100余名,社长为吴文焘,下设编译、通讯、电务3个科。它们每
日抄收、翻译新华总社的电讯稿,向当地报纸发稿。同时还采写、编辑东北地区的新闻,向
延安新华总社发稿。并把抄收、翻译国民党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编成《参考消息》
,油印百余份送东北局领导参阅。
在解放战争年代,东北总分社的编采人员和电务人员,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经常随军作
战南北,夜以继日地坚持采、编、发稿件,多次受到新华总社表扬。1947年8月13日,总社致
电东北总分社称:“你处8月上旬稿件源源而来,甚喜。穆青同志所写的《五常农民的攻势》
一稿,有声有势有过程,看出了五常群运的概貌,这是群运报道中值得学习的”。随军特派
记者刘白羽采写的《光明照耀着沈阳》、《英雄的四平街保卫战》、《锦州之战一角》和华
山采写的《英雄的十月》等通讯,都已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忠实记录。沈阳解放后,东北总
分社于1948年12月迁到沈阳。
二、新华通讯社西满分社
新华社西满分社于1946年初在郑家屯成立,同年5月随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迁到齐齐
哈尔。当时分社长为于岩,下设编辑、采访、电务3个科。它们每日向新华总社和东北总分社
采发西满解放区建设和军事活动的新闻,以及抄收新华总社播发的电讯稿,供给当地报纸、
广播电台。该分社还在北安、黑河设立了支社,与当地新黑龙江报社、黑河报社合署办公。
1946年11月1日,《西满日报》创刊,西满分社与该报报道科业务合一,并于1947年9月随西
满分局一起撤销其下属北安支社改为黑龙江分社,黑河支社撤销。
三、新华通讯社黑龙江分社
随着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于1949年5月从北安迁齐齐哈尔,嫩江分
社并入。黑龙江分社与黑龙江日报社合署办公,由报社社长殷参兼任分社长,下设编采科和
电务科,共有职工14人。每日向沈阳东北总分社采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重要政治消息,
再由总分社选编发往新发华总社。1950年5月,分社与报社分开,改称新华社黑龙江记者组,
主遵佗(女)任组长,下设2名记者。电台则交黑龙江日报社管理。1951年秋,东北总分社将
黑龙江记者组撤销。
1954年8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在哈尔滨成立了新的黑龙江省。新华通讯社黑龙江
分社,也在哈尔滨分社的基础上重新组建。首任社长为章洛,共有职工22人。分社建立初期
,曾组织记者在黑龙江各地积极采写新闻和供中央领导参考的内部材料,向北京新华总社发
稿发。1955年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后,从8月至10月分社共向总社发有关农业
合作化的稿件44篇,反映了黑龙江省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和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经验。其
中《双城县希勤村是怎样创造合作化全面规划经验的》长篇通讯,被全国多数省、市报纸采
用,产生了较大的较大的影响,同时还派记者深入农业第一线,采发了开发“北大荒”,建
设大农业的系列报道。1957年社长章洛被错划被为为“右派”,由程晓候继任社长。
1958年初,中央决定新华分社与人民日报记者站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并改变
管理体制,分社的干部、财务、编制等交由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业务上由新华总社、人民
日报社和省委双重领导。当年4月,分社采发了“两参一改”经验的创始者庆华工具厂《干部
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稿,被《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并在“编者按”中高度
评价了这一经验。之后,又采发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系列报道,反映了黑龙江
省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同时也受“大跃进”中“左”
的思想影响,采发了一些浮夸和违反客观规律的新闻报道。1962年分社管理体制上受新华总
社领导,并于1964年1月配合新华总社、人民日报派来的记者王揖、田流、冯健、袁木等,采
发了大庆油田的报道,第一次向全国和全世界公开介绍大庆人“头顶青天,脚踏草原”,在
祖国最困难的岁月里打开了地下宝库,探明全国最大的油田,为使祖国石油基本自给立下了
大功。此后,分社把大庆报道列入重要日程,并派一名记者驻在大庆油田进行采访活动。19
65年末,分社长程晓侯率领记者到大庆采访,与总社记者上下结合,对大庆油田进行了第二
次战役性的报道,先后采发了《大庆人不断革命阔步前进》、《大庆人登上世界油田开发技
术高峰》、《大庆油田建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型矿区》等10余
篇新闻通讯。总社和中共省委都对大庆报道十分满意,对大庆报道予以表扬,进一步激发了
分社记者搞好大庆报道的积极性。“文化大革命”初期,分社在被“造反派”夺了权,社长
程晓侯“靠边站”的情况下,记者仍坚持到大庆采访。当记者发现“铁人”王进喜被“造反
派”关押、毒打和诬陷时,迅速写出内参稿发给总社,向中央反映。周恩来总理据此作了批
示,要求大庆军管会保护王进喜,并让王进喜进京予以接见。1974年前后,当江青反革命集
团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分社记者大量采发了大庆油田和全省工矿企业
大干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通过生产成果、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侧面,说明发展生产力才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分社的有些新闻也宣传了不少“左”的东西。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龙江分社经过揭、批、查,
拨乱反正,使记者消除了余悸,解放了思想,报道工作更上一层楼。1978年7月,中共黑龙江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关于真理的标准时,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曾谈到,“文化大革
命”前的黑龙江省委不是黑的,而是红的。当时列席会议的分社社长孙铭惠敏锐地抓住这一
问题,在发往总社的稿件中突出了杨易辰的这一段讲话。8月初此稿被《人民日报》、《黑龙
江日报》采用,均发表1版头条地位,并在标题中标出“前黑龙江省委不是黑的而是红的”。
这篇敢于冲破“禁区”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震动。从此分社采发的好稿数量逐年增加,19
78年被总社评为好稿的仅有10篇,1985年就达98篇。同时分社采发稿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1980年被总社采用的各种稿件812篇,到1983年就达1308篇。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现任社长李惠民,现有职工45人,设有采编室、办公室、经理室和信
息部。
四、新华通讯社其它分社
新华通讯社松江分社1949年6月在哈尔滨成立,与松江日报社合署办公,由松江日报副社
长杨永平兼任副社长,主持分社工作。1950年11月改称新华社松江记者组,并与报社分开,
由李俊任组长。1951年秋,记者组撤销,记者全部调回东北总分社。
新华通讯社哈尔滨分社成立于1953年9月,社长为赵纯(陶兆椿)。1954年8月撤销,人
员并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