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书刊印刷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解放战争时期设在黑龙江的,直属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 北人民政府领导的书刊出版机构及其印刷厂(包括印装设备、人员)先后迁离黑龙江,实行 书刊编辑、印刷、发行统一归行政大区集中管理或抽调进关支援新解放区建设,黑龙江的印 刷业变得十分落后,没有专门印制书刊的厂家,而能够印制书刊、设备条件较好的印刷厂( 如哈尔滨铁路印刷厂)又并不归属黑龙江地方管辖。黑龙江通俗出版社成立后,当时要挂靠 黑龙江日报社,由报社印刷厂承印图书。当时的黑龙江、松江两省中、小学需要的教科书, 则完全由吉林、辽宁两省的印刷厂承印。
    合省前的黑龙江省在建国初期,曾将规模小、设备陈旧、生产能力很低的私营印刷厂分 别合并成立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刷厂、黑龙江省税务局印刷厂、黑龙江省商业厅印刷厂。 1952年又根据《关于政府所属工厂应交地方企业部门统一管理的决定》,将上述印刷厂与医 士学院印刷厂、隶属部队的“二七”步校印刷厂合并为隶属黑龙江省工业厅的黑龙江印刷厂 ,准备将其改造成为以书刊印刷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印刷厂。合省前的松江省,印刷业集中在 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三大城市。哈尔滨有私营印刷厂22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建国初 期的哈尔滨新华印刷厂,它在1953年改名为哈尔滨印刷厂后,职工发展到100人,有印装设备 6台;其余21家,共有工人225人、印刷设备86台。佳木斯有合江日报社印刷厂、双盛印刷厂 、隶属部队的荣军管理处印刷厂和后来由哈尔滨市文教用品厂转佳人员、设备合并而成的佳 木斯企业公司印刷厂(1954年6月改名为佳木斯市印刷厂),由于原合江日报社印刷厂的设备 和技术工人大部分调到哈尔滨,所以,只能维持社会杂件印刷。牡丹江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就 将私营印刷业合并而成的牡丹江市印刷厂,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松江省的这些印刷厂,都 是承印社会零活的厂家,基本不具备印制书刊的能力,只有历史较久、有印制书刊基础的哈 尔滨印刷厂,曾印刷过小批量的书刊。
    1954年8月合省后,扫盲课本、职工业余教育课本需要黑龙江自印,同时也安排了部分中 、小学统编教科书租型造货和代印《红旗》杂志等任务,加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本版图书 和为数不多的几种期刊,总印装量需9万令纸。为此,黑龙江省工业厅在黑龙江印刷厂基础上 ,改建成立了以印制书刊为主的地方国营建设印刷厂,年生产能力为2万令纸,除哈尔滨铁路 印刷厂还能承担不足1万令纸的书刊印刷任务外,其余6万多令纸的书刊印刷任务,仍由吉林 、辽宁两省的印刷厂承印。建设印刷厂以后经过合并、调整和充实印装设备、技术工人,到 1959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令纸水平,比建厂初期的1955年增长200%,比调整初期的1956年增长 71.43%,其他印刷业经过公私合营、联营,也逐渐能承担少量书刊印刷任务。同合省时相比 ,黑龙江的书刊印制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完成中、小学统编教科书的造货任务和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本版图书的大部分印刷任务,但仍有一部分教科书和书刊需要吉林、辽宁 两省印刷厂协助承印。国家文化部印制管理处在1956年6月调查东北三省书刊印刷情况时就指 出:“全国书刊印刷业落后的是东北,东北最落后的是黑龙江”。为了彻底解决黑龙江书刊 印刷生产能力低,不适应出版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黑龙江省文化局贯彻执行中共黑龙江省 委、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筹建了第一家大型书刊印刷专业厂——黑龙江新华印刷厂 ,到1965年10月地方国营建设印刷厂并入后,形成了铅字拣排3000万字、铅印书刊15万纸令 、胶印书刊6万色令、书刊装订17万令纸的年生产能力,同时,报社印刷厂和机关、企事业印 刷厂也形成了年印刷书刊2万令纸左右的生产能力,结束了中、小学统编教科书和黑龙江出版 的书刊靠外省印刷的历史。
    随着书刊出版任务的增加,在黑龙江新华印刷厂的基础上,黑龙江曾组建了3个书刊印制 专业厂。第一个是1973年9月,将黑龙江新华印刷厂的第五车间改编为黑龙江新华印刷二厂, 主要承担胶版印刷任务,以适应大量印制毛泽东著作和“文化大革命”学习材料的需要;第 二个是1976年1月,将呼伦贝尔盟印刷厂改编为黑龙江新华印刷三厂,以适应读者对蒙古文图 书的需要;上述两家书刊印刷专业厂于1979年4月、12月相继撤销后,又于1984年6月组建了 照像排字、胶版印刷的第3个书刊印刷专业厂,仍然命名为黑龙江新华印刷二厂。这样,黑龙 江出版系统就拥有了从铅印到胶印设备比较齐全的两个专业化书刊印刷厂。至1985年底,这 两家书刊印刷专业厂共有职工2338人,年生产能力共达铅字拣排5000万字、照像排字8000万 字、铅印书刊31万纸令、胶印书刊60万色令、书刊装订57万令纸,与1965年相比较,排字增 长4.33倍,铅印增长2.07倍,胶印增长10倍,装订增长3.35倍。
    自1966年以来,由于承印毛泽东著作的需要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书刊需求的大量增 加,市、地、县印刷厂和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印刷厂逐年增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据1985年统计,黑龙江全省共有印刷厂800多家,其中具有书刊印刷能力的150多家,仅全 民所有制工人就有4万多人。常年为各出版社、期刊社承印书刊的印刷厂有9家,年生产能力 共计铅印书刊10万纸令,胶印书刊10万色令。
    1985年黑龙江全省共完成黑龙江省出版总社直接安排的书刊印刷、装订任务60万令纸, 是合省后的1955年所完成的书刊印刷任务的20倍。其中,黑龙江新华印刷厂和试生产的黑龙 江新华印刷二厂两个专业厂共完成40.32万令纸,占总任务量的67.2%,其他非出版行政机 关直属的印刷厂共完成19.68万令纸,占总任务量的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