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印刷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

  黑龙江印刷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活动,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一些专业书刊印 刷厂小改革、小革新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的。50年代初期,哈尔滨铁路印刷厂、哈尔滨印 刷一厂、牡丹江印刷厂等中小型印刷厂,为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就曾采 用土法上马改造老设备,实行小改、小革。1956年后,随着技术革命、技术革新高潮的到来 ,曾有7家较大型的印刷厂成立了“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简称‘双革’)领导小组”和“科 研攻关小组”,但这时的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主要是推广先进经验、改进手工操作方法以 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从60年代开始,黑龙江印刷业的技术 革新和科研活动进入了较高层次,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从1978年黑龙江省出版局发起 成立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委员会开始,先后组建了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印刷技 术协会和黑龙江省印刷工业科技情报网(站),所取得的技术革新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不 仅促进了黑龙江印刷业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书刊印刷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
    黑龙江省印刷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自1968年至1985年统计,取得比较大的成果共有16 项。其中,在装订设备、胶印制版工艺、照像排字设备三个方面,共取得技术革新成果11项 ;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印刷技术和印刷企业经营管理的探索中,共有理论研究成果5项。
    (一)技术革新成果
    书刊印刷设备与书刊装订设备配备不平衡,是黑龙江书刊印刷厂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 题。为了提高书刊装订的机械化程度,从60年代起,黑龙江的主要书刊印刷厂在购进装订机 器的同时,就开始自制或改进装订设备。1968年7月,黑龙江新华印刷厂为加快书刊装订周期 、提高无线装订水平,经过技术人员和工人近1个月的反复试验,在全张折页机的3折折滚上 安装自制无线装订滑轮刀成功,使折出的4折书页在通过第3折作业后直接划割出规律的中缝 破口,经配页后可直接刷胶使全书牢固贴粘成一体,再经过自制的红外线干燥机快速烘干成 书,节省索线、烫线、压平等工序时间,加快了出书进度,在当时赶印《毛泽东选集》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1970年,牡丹江印刷厂为适应精装图书的生产需要,技术人员和工人自己 动手设计和制造了扒圆机、烫金机和起脊机,填补了省内没有精装图书装订设备的空白,保 证了产品质量,节省资金15万元。
    黑龙江的书刊印刷厂在胶印制版工艺和印版版材方面,进行了多次革新:1973年8月,黑 龙江新华印刷厂和哈尔滨印刷一厂采用了用自制的干版代替湿版的制版工艺,这一革新,提 高了胶印制版的技术水平。黑龙江新华印刷厂于1974年6月采用“直接加网分色”工艺,使用 这项工艺制出的彩色胶印版,基调层次清晰,轮廓实在,质感增强,色彩鲜艳饱和。这一制 版技术革新成果很快推广到全省各印刷厂,实现了以照为主、以修为辅的工艺流程,压缩了 修版时间,缩短了印刷周期。在“直接加网分色”基础上,这个厂又在1975年实行四色制版 工艺,将过去彩色版的制作由6色改为4色,去掉浅红和浅蓝版,直接用黄、红、蓝、黑4种颜 色来完成全部彩色的再现。这一革新成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1979年7月至1 980年5月间,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与富拉尔基五金厂共同合作,研制成功了LGZP80-Ⅱ 型两用感光制版曝光机,并在1980年7月通过了齐齐哈尔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这一技术革 新成果的应用,缩短了制版过程中的曝光时间,提高了胶印制版技术水平。1980年,黑龙江 省印刷技术研究所与齐齐哈尔市化工研究所、齐齐哈尔第三印刷厂共同合作,研制成功了单 液型感光树脂版,部分取代了传统使用的铜锌版,这一技术革新成果在1980年3月通过了齐齐 哈尔市科委和齐齐哈尔市轻工业局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后,很快在全省20多家印刷厂得到推 广应用。
    在铅字排版逐渐发展为照像排字的过程中,1980年,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与依兰县 电子仪器厂合作,研制成功了DZP—Y型手选自动照像排字机,这一技术革新成果在5月通过黑 龙江省科委和黑龙江省出版局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1980年4月由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制成功的FZJ80—A型直射翻转镜,为我国印刷工业的照像制版器材填 补了一项空白,其质量可与日本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从1982年到1984年,全国28个省、市、 自治区的书刊印刷厂共推广应用这种直射翻转镜256台,为国家节省外汇折合人民币153.6万 元,降低成本计71.6万元。这项技术革新成果,1981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成 果二等奖;1983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98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优秀科技 成果三等奖。
    (二)理论研究成果
    1978年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委员会成立后,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印刷技术和经营管 理的理论研究,到1985年止,共有6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6篇论文是:《对 磨版可变因素的选择》(作者李健,载《吉林印刷》1981年第二期),对铅版印刷的可变因 素做了科学论断;《铅版镀镍故障及解决方法》(作者李健,载《黑龙江印刷》1981年第一 期),详细论述了铅版在镀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响镀版质量的故障和解决这些故障的技术 方法,为提高铅版耐印率提供了理论依据;《HZT—1A型照像排字机光学系统的调整》(作者 李健,载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印刷技术》1982年),对照排机光控系统的应用 和调试做了理论阐述;《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与《企业经营决策》2篇论文(张守威、陶同 合著,载《印刷技术》1984年),针对黑龙江印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社会需求,探讨了印刷 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对改善印刷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科研机构
    黑龙江省从1978年成立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委员会(非常设机构)后,开始有组织、有计 划地开展印刷技术科研活动和交流科技信息活动。此后,陆续组建了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 所、黑龙江省印刷工业科技情报网(站),此外,还有群众性印刷技术组织黑龙江省印刷技 术协会。
    (一)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
    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5月,地址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景阳街19号(原地方 国营建设印刷厂址),隶属黑龙江省出版总社。至1985年,有职工28人(其中,管理干部6人 ,工程师2人,技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编辑1人,技术工人5人),设有办公室、印刷技术 研究室、出版发行研究室、情报资料室、技术开发服务部和实验工厂(实验厂属集体所有制 )。这家研究所的任务是:面向生产、注重效益,本着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根据需要量力 而行的精神,结合全省印刷工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印刷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它还是全省印 刷科技情报网的牵头站长单位,在组织印刷科技网络、交流技术信息、推广国内外印刷先进 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黑龙江省印刷工业科技情报网(站)
    黑龙江省印刷工业科技情报网成立于1982年10月9日,是全省印刷行业交流科技信息、搜 集科技情报的联络组织。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为站长单位,黑龙江省造纸芦苇公司、黑 龙江新华印刷厂、哈尔滨市装潢工业公司为副站长单位,下设38个情报组,分别以哈尔滨、 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的38家印刷厂为牵头单位。各情报组与站长、副站长之间通 过通讯、简报和例会沟通科技动态、掌握科技情报,在业务上接受中国印刷工业科技情报中 心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情报所的指导。它的任务是:沟通全省印刷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改革的情况,交流情报资料,收集国内外印刷科技情报、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译国 内外印刷技术资料,定期向中心站提供科研、技术改造、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印刷企 业管理情况的资料。
    (三)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协会隶属黑龙江省出版总社,业务上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 印刷技术协会的指导,是全省印刷业科技工作者从事印刷技术研究的常设科普组织。
    1982年10月9日,经中共黑龙江省出版总社党组讨论决定并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 同意,组成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协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按照《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章程》以及 结合黑龙江省印刷业具体情况制订的条件,先后发展了三批个人会员共186人,其中,教授4 人、讲师8人、工程师17人、助理工程师22人、技师20人、技术员37人、企业领导干部12人、 管理干部57人、在全省印刷业有影响的技术工人9人;吸收黑龙江新华印刷厂、伊春市印刷技 术协会等36家印刷厂、协会为团体会员。
    经过两年的筹备工作,于1984年8月29日正式成立黑龙江省印刷技术协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43人,其中常务理事23人,名誉理事长黄枫、理事长韩福林、副理事长杜义、谢俊武、 王开铸、沈连荣、戴文祥(兼秘书长),常务办事机构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景阳街19号,有 专职工作人员5人。协会下设平印、铅印、凸印、凹印、装订、美术装潢设计、印刷光学、印 刷机械、印刷自控、印刷材料、印刷企业管理、印刷技术教育12个专业委员会。它的宗旨是 :团结全省印刷技术工作者和企业管理工作者,开展学术研讨,提高印刷工作者的技术水平 和业务水平,为繁荣和发展全省印刷事业、促进印刷科技战线出成果、出人才,为加速实现 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在工作中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的任务是:积极组织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与省内外印刷团 体、印刷工作者及其他科技团体和个人的联系;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和科研成果,组织对重点技术课题的研究和攻关活动;总结交流企业改革、管理等方面的经 验,向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信息;根据印刷工业发展的需要,采 取各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培训、技术表演、技术讲座和产品展览、评比活动,普及印 刷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印刷工作者的技术、业务水平;鼓励会员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技术, 积极培养、发现和推荐印刷技术人才,维护印刷科技工作者的正当权益,经常向党组织和有 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举办有益于他们技术进步和身心健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