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点发行的书画
图书发行事业是党的宣传、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自解放战争时期直至1985
年,全省新华书店及其它国营书店都按照党的中心工作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
的需要,确保重点图书的顺利发行。
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
(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经典著作
在解放战争前夕,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东北书店总店于1946年11月在《东北日报》上
登出广告,把《共产党宣言》(博古译)列为重点发行图书。1947年8月,光华书店在哈尔滨
、佳木斯、齐齐哈尔同时发行列宁著作《国家与革命》,恩格斯著作《论资本论》、《反杜
林论》。1948年3月,东北书店发行《列宁文选》(两卷集),7月发行斯大林著作《列宁主
义问题》等。12月光华书店发行了3巨册的精装《资本论》1万部。
建国后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自1952年起,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指导东北各书店同时
发行斯大林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3年10月,发行《斯大林全集》第一卷计33
万册(精装3万册,平装30万册),11月发行《斯大林全集》第二卷,其余各卷以后陆续发行
。1953年,东北各市县书店通过征订发行了《资本论》。
1961年,各市、县书店配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活动,用控制发行的办法,面向领
导干部发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1964年发行了《马克思全集》和《恩
格斯全集》(多卷集,此后陆续发行各卷)。1965年再次发行了《资本论》。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主席发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号召
,全省市、县书店大力发行马列主义理论著作9本书,从1971年至1974年,发行《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1—4卷)平、精装两种计13.7万套;《列宁选集》(1—4卷)平、精装两种计1
3.7万套;《列宁选集》(1-4卷)平、精装两种计16.6万套;《共产党宣言》168万册;
《国家与革命》101.5万册;《哥达纲领批判》157万册;《法兰西内战》88万册;《反杜林
论》69万册;《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70万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2
2万册。
从1966年至1976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各种著作在黑龙江省区内共发行
2591万册。
(二)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著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书店发行的第一位重点书。
在毛泽东著作的发行中,最突出的是《毛泽东选集》的发行。1947年,东北书店即开始
大批发行《毛泽东选集》。当时发行的《毛泽东选集》有大连大众书店出版的平、精装两种
,计1万部。1948年5月,东北书店出版了布面烫金、24开本的《毛泽东选集》(六卷合订本
)2万部,计划控制发行到各级干部手中。1951年10月12日,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同时发行《毛
泽东选集》第一卷,发行的方法是凭书票计划发行。当时的黑龙江省发行了9780册;松江省
发行了13890册。各市、县书店在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同时,向读者分布了购买二、
三、四卷的书票,使购得第一卷的读者有保证购到后出版的各卷,为扩大印量和计划发行提
供了依据。由于读者购买《毛泽东选集》热情很高,到书供不应求,书店为保证广大读者阅
读学习,实行对图书馆、现役军人和荣誉军人给予九折优惠,对同业批发者给予八折优待等
措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发行的时间是1952年4月10日,全东北地区共发行20万册;第三
卷发行的时间是1953年4月10日,全东北地区发行20万册;第四卷发行的时间是1960年10月1
日,黑龙江省共发行29万册。除满足预订读者的需求外,各地书店还通过零售满足广大读者
的急需。1977年,中共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由北京发行所供书,黑龙江省
发行11.8万册,由本省租型印刷又发行700万册。1982年根据上级指示,《毛泽东选集》第
五卷,作报废处理。
毛泽东的单篇著作也是重点发行的读物。1946年8月,东北书店在佳木斯开业时,发行的
毛泽东单篇著作有《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
持久战》、《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7年发行的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
55年发行《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80余万册,1957年发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100万册。自1964年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形成群众运动。这一年全省发行《毛泽东著作选
读》甲、乙两种版本310万册。《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合称“老
三篇”),再加上《反对自由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合称“老五篇”),共发行了1100万册。1982年2月,中央党校为配合广大干部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编辑出版《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介绍毛泽东的八篇著作》,在黑龙江省发行近万册。
此外,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辑本,也是重点发行的读物。1964年《毛主席诗词》(三十一
首)出版,全省第一次发行4万册,随后连续发行各种版本计384万册。
(三)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著作
1947年1月,东北书店、光华书店同时发行刘少奇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
该书修订重印本在黑龙江省发行。1980年3月,此书再版,黑龙江省发行150万册。1982年1月
,《刘少奇选集》上卷在黑龙江省发行,精装本发行2808册,平装本发行了9.9万册,普及
本发行了21.6万册。1985年12月,《刘少奇选集》下卷出版,全省发行精、平装本和普及本
共76981册。
《周恩来选集》上卷,1981年1月在黑龙江省发行,精装本发行2808册,平装本发行992
54册,普及本发行了21.6万册。1984年12月,《周恩来选集》下卷出版,在黑龙江省的发行
量与本书上卷发行量大体相同。
《论解放区战场》是朱德的重要著作,早在1946年8月,就由东北书店面向东北地区发行
,并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起,被列为政治学习的必读书。1983年8月1日,《朱德
文选》在黑龙江省发行,精装本发行2700册,平装本发行了3.1万册,普及本发行了1.1万
册。
《邓小平文选》1983年7月1日在黑龙江省发行,精装本发行300册,平装本发行4.3万册
,普及本先后两次发行共160万册。
《陈云文选》1983年2月在黑龙江省发行,上卷全省发行了37万册,7月开始发行下卷,
发行量与上卷大体相同。
二、配合宣传、学习需要发行的图书
配合形势需要的图书,主要是指反映各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配合政治运动或政治理
论学习的图书,其中包括一些进行形势宣传教育的文艺类图书。
1946年8月,东北书店重点发行的图书有解放社编的《社会发展史》、俞铭璜著的《新人
生观》、薛暮桥著的《政治经济学》。9月重点发行的图书有《新官场现形记》、《群众工作
手册》、《李勇大摆地雷阵》、《全解放区人民动员起来,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汉奸刽
子手曾国藩的一生》、《窃国大盗袁世凯》、《科学史观教程》、《大众哲学》、《中国史
略》、《从“九·一八”到“七·七”》、《三民主义论》、《做一个好党员,建一个好的
党》、《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用经济学大纲》、《政治常识》等书,文艺作品重点发行
了茅盾的《腐蚀》、《林家铺子》。10月重点发行的书有《解答一个疑问》(高崇民著)、
《思想方法论初步》(胡绳著)、《苏联纪行》(郭沫若著)、《农村政治课本》。到12月
底,重点发行的文学书籍增多,有《英雄传》、《平妖记》、《杨靖宇和抗联第一军》、《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血债》、《问路》、《血泪仇》、《李有才板话》、《吕梁英雄传
》、《王贵与李香香》、《屈原》、《抓壮丁》、《荷花淀》、《患难余生记》等多种。辅
导青年写作的重点读物有:《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我怎样学习写作》(高尔基著)
、《创作的准备》(茅盾著)、《怎样写新闻通讯》(金圣著)。
1947年,东北书店和光华书店重点发行的书有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重点推荐的通俗时
事小说《国事痛》。
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发展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东北书店出版
发行了大量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读物。这些读物有《我们的连长何万祥》、《我们的乡村
》、《买不动》、《活抓谢文东》、《十二把镰刀》、《兄妹开荒》、《动员起来》、《钟
万财起家》、《夫妻识字》、《喂鸡》、《回娘曲》、《军民一家》、《千古恨》、《挖家
根》、《福贵》、《白毛女》、《一切为了前线》、《地主血腥发家史》、《刘志丹的故事
》、《蒋管区的真相》、《战局在开始变动》等。其他思想和政策、文化教育的读物有《人
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冬学手册》、《新庄农杂志》、《农村识字课本
》等。翻译小说有《母亲》(高尔基著),《日日夜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光华书店发行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著作较多,有《中国怎样到半殖民地》、《上海罪恶的
城市》、《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韬奋遗著》、《今日之苏联》、《中国通史简编》、《
新哲学研究纲要》、《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阶级》、《联合
国论》、《民主讲话》、《经济初步》、《辩证法唯物论辞典》、《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论政党》、《论苏联》、《论苏联的民主》等。还发行了鲁迅先生的著作,小说集有《
呐喊》、《彷徨》,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花边文
学》、《野草》等14种。
自1947年1月起,东北书店还发行了《东北文化》、《知识》、《东北文艺》、《人民戏
剧》、《人民音乐》和《东北画报》等刊物;哈尔滨兆麟书店也自5月22日起发行我国抗日战
争胜利后的第一个全面介绍苏联的综合性月刊—《苏联介绍》。
1948年,配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反攻的政治形势,东北书店发行了《解放军大举反攻》
、《中国巨大变化的一年》、《论农民土地问题》、《东北地主富农研究》、《平分土地文
献》、《贫雇农路线》、《地主反把血的教育》、《现中国的两种社会》、《中共中央关于
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标》、《蒋管区农村实录》、《马克思、列宁
、斯大林论农民土地问题》、《人民公敌蒋介石》、《打完老蒋再回家》、《永安屯翻身》
、《三秃的冤仇》、《从诉苦到复仇》、《从奴隶到英雄》、《王家大院》、《改造二流子
》、《李闯王》、《甲申三百年祭》等政治思想教育读物,发行的长篇文艺小说有《夏红秋
》、《暴风骤雨》(上),此外还发行了瞿秋白的译著《海上述林》(鲁迅编)和《乱弹及
其它》。为了鼓励翻身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东北书店还出版发行了《如何才能增加粮食
生产》、《肥料》、《选种》、《耕作方法计算问题》、《病虫害的预防和扑灭》等农业技
术书。光华书店这一年发行的政治理论读物有《评马歇尔计划》、《英美关系》、《论美国
扶持日寇政策》、《德国问题》、《帝国主义论》、《国际两个阵营对比》、《英国与埃及
地中海问题》;翻译小说有《被开垦的处女地》、《安娜·卡列尼娜》、《萌芽》;报告文
学作品有《绞索勒在脖子上的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再版发行了《鲁迅全集》2万部,这是1
948年东北地区发行工作的一件大事。
这一年,哈尔滨兆麟书店发行了不少从苏联运来的和自己翻译出版的图书,主要有《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
列宁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25年来的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
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遵循列宁道路前进》、《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反对社会民
主党》、《联共(布)党史》、《思想指南》、《苏维埃政权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什么》等。
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11月,东北书店重点发行图书760种,计1521.9万册,自1946年
8月至1948年底,在佳木斯、哈尔滨重点发行图书676种,1949年为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
和支援关内的解放战争,东北书店所属各地书店大力发行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的书籍,着重发
行党的方针政策汇编,也突出地发行了一些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书籍,平均每月发行新书
60种,发行中心由哈尔滨转到沈阳。
1950年10月,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在第二次分、支店会议上,提出发行工作者要了解书
的内容,识别书的需要对象,密切配合党的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发行有关书籍的要求。11月
布置重点发行支援抗美援朝的书籍67种,发行总量定为647万册。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
争,新华书店总店决定全国重点发行抗美援朝书刊1亿册。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的任务是144
7.5万册。其中分配给松江省(哈尔滨)的任务是书籍111.3万册,期刊95.4万册;分配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任务是书籍91.1万册,期刊87.4万册。仅《美帝侵华血史》、《
永远不能忘》两书,黑龙江省当时28个书店发行63万册。《两万五千里长征》一书,仅肇州
、安达两个县书店发行5万册。《坚决镇压反革命》等3种书,哈尔滨市发行15万册。1951年
、1952年,重点发行的刊物有《宣传员手册》、《时事手册》、《新农村》和《好孩子》等
。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当时的黑龙江省、松江省发行《婚姻法》、《
婚姻法图解》等读物40余万册。
1954年,黑龙江省、松江省配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和学习,重点发行了《农村
发展方向》、《农民应当跟谁走》、《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社问题》等书数
万册。1956年,黑龙江省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发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5万册
。1958年发行共产主义教育读物20种,300多万册。1964年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黑龙
江省发行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读物,如《怎样分析农村阶级》、《血和泪的回忆》等书12
1万册。1965年在学习王杰的群众运动中,全省发行《王杰日记》等40种读物计467万余册。
1967年发行学习欧阳海的书籍如《欧阳海之歌》等共15万册。
1969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发行《九大文件汇编》等有关书籍25
0万册。197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发行《文件汇编》170万册。发行《
党章》等文献450多万册。
1974年至1975年,在江青反革命集团极左路线的影响下,配合“批林批孔”、“批儒评
法”、“批《水浒》”等政治运动,发行有关书籍1400多万册。其中包括发行百回本和百二
十回本的《水浒》、《水浒传》120万部。
197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发行《文件汇编》180万册,《政治
报告》230万册,《闭幕词》50万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2
00万册。
1979年,建国30周年国庆期间,发行叶剑英《在庆祝国庆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00万册
。1980年发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45万册。1981年6月发行《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0万册。198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省发
行《十二大文件汇编》178万册,《政治报告》120万册,《中国共产党章程》平装本63万册
。
1983年发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95万套。这一年配合整党学习,
发行《党员必读》138万册,《党章讲话纲要》120万册,《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0万
册。1984年发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0万册。1985年配合全民普法学习,
发行《干部法律常识读本》等书200多万册。
三、教材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本和教学辅助用书一直是国营书店图书发行的重点。特别是中、小学
课本、教学参考书直接关系全省中、小学正常授课,为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全省
各级新华书店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1947年1月,东北书店总店在《东北日报》上连续登出4天广告,声明受东北政委会教育
委员会委托,编印中、小学教科书,供东北解放区各省中、小学教学之用。但因当时纸张供
应困难,东北书店总店实际发书只供应了合江一省。对当时的松江、黑嫩地区(当时称黑嫩
联合省)及其它地区只供应了纸型。1947年,东北书店出版发行春、秋两季教科书共计48种
,222万余册。1948年东北书店总店对发行学生课本要求分、支店先收书款,预订书不退货;
数量不足可以再添。所订课本,各市、县支店须派人到总店或分店自己包装取回,发行折扣
分店八折,支店八五折。
1948年春季小学一年级课本《国语》每册150元(东北流通券),秋季每册1500元,涨价
10倍,不少地区农民无钱买书。针对这种情况,齐齐哈尔、龙江、林口等地书店,组织师生
生产自给,解决了学生的书费。
1949年,发行秋季课本时,松江分店将27个支店按照交通条件划分为6个发行区:一、阿
城(组长)、一面坡、延寿、亚布力;二、肇东(组长)、肇州、肇源、安达、青冈、兰西
;三、双城(组长)、扶余、榆树、三岔河;四、绥化(组长)、呼兰、庆安、望奎、铁力
;五、宾县(组长)、巴彦、通河、木兰、方正;六、舒兰(组长)、五常、拉林、哈尔滨
,并展开竞赛。
齐齐哈尔的嫩江分店(齐齐哈尔)对下属20多个支店做到现款取书,支店边统计需书数
量,边收书款,发课本不存不退。
1950年根据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的指示,全省书店发行课本开始与学校订合同,允许学
校在开学前根据班级调整和学生数量的增减,提出调整课本的订数,如果供书出现差错,由
书店负责纠正。1954年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撤销后,中、小学课本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审
定,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纸型,一律由国营出版社(包括地方出版社)出书。黑龙江省与辽
宁、吉林两省协作印制一部分,其余部分学生课本在省内印制供应。1958年,《文化部、教
育部关于加强学校和书店的协作,改进大专教材供应工作意见的联合通知》下发后,黑龙江
省新华书店开始有计划地供应大、中专教材。根据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总行
1962年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教材、中小学课本、年画的季节性贷款的联合
通知》,发行教材在开学前10天,学校要向当地书店结清书款,发行中、小学课本在开学前
的一个半月,发行所向书店划款。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面破坏教育工作,学校“停课闹革命”
,教材发行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复课闹革命”后,学校各学年课程设置混乱,课本发行也
只能在频繁变化的混乱中进行。1977年全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后教材发行逐步恢复正常
。1978年3月,黑龙江省出版局、黑龙江省轻工业局在哈尔滨联合召开全省教材印制发行工作
会议。指出教材供应主要问题是“种类不全,数量不足,供应不及时”。会后,黑龙江省新
华书店进一步明确“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目标,把课本发行工作提到更加重要位置。1979
年3月,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在哈尔滨召开教材发行工作会议,要求全省书店发行大、中、小学
教材,要做到“不漏掉一个学校,不漏掉一个班级,不错订一种教材”。
但是,因为印刷和运输等客观原因,当时供应课本“课前到书”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实现
。1981年,据新华书店总店全国调查评比结果:黑龙江省大专教材课前到书率是45%,中专教
材课前到书率是49%,中、小学课本课前到书率汉文的是74%,朝鲜文的是55%。课本、教材的
发行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
为实现“课前到书”,黑龙江省新华书店自1982年起实行对省内印制的中、小学课本随
收随发,集中发运月储运工人加班加点。储运能力得到提高,平时打包日产5000个包件,发
运课本增加到7500个包件。为减轻集中发行给铁路造成的压力,对离省城哈尔滨较近的14个
市、县书店,省新华书店用汽车直接送书,对有代发任务的书店或印刷厂,省新华书店派人
加强辅导,尽力提早发运。省书店和各个代发点,都建立了工作纪录,出现差错及时追究责
任。
基层书店为实现课前到书,不断改进发行措施。肇源县书店自1982年春季开始,把全县
中、小学校按交通条件划分4片,组织专人专车,包片为全县中、小学送书到校,受到县政府
表扬。肇东县书店1984年寒假为19个农村学校送书16万多册,给这些学校节省费用2500多元
。
由于印刷部门、铁路运输部门和书店系统的共同努力,黑龙江省发行学生课本的课前到
书率有明显提高。据黑龙江省出版总社印制处工作组的调查,1985年,春季教材课前到书率
在铁路沿线地区达到99.2%,非铁路沿线地区达到98.5%,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达到92.1%
。秋季教材课前到书率铁路沿线地区达到99.17%,非铁路沿线地区达到98.34%,边远农村
学校达到97.84%。
大、中专教材多数由省外供书发运。1985年春季大专教材课前到书率是89%,秋季课前到
书率是83%;中专教材春季课前到书率是91%,秋季课前到书率75%。省内发运课本没有完全课
前到书的原因,是一些印刷厂因春季停电,误了生产进度,秋季又因纸张缺乏没有及时供应
,加以个别地区发生水灾,铁路、公路运输受到影响。
在春秋两季征订课本之外,为解决学额流动、社会用书等原因造成的临时和零星缺书现
象,新华书店采取加大“零售备货”和“余缺调剂”等办法,保证教学用书的充足供应。哈
尔滨市教育书店,自1982年成立后,大、中、小学教材每年零售备货600多种。其中中、小学
课本每种零售备货都在1500—3000册之间,备货总额在8万元以上,60%的品种在开学后两月
内销完。自1982年至1985年,每学期都有省内市、县书店到哈尔滨市教育书店零购或调剂中
、小学课本。发行实践证明:零售课本备货一般以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加大一年级课本数
目为宜。而中、小学一年级是入学或升学的关口,入学前的自学儿童和复习考学的重读学生
是零售课本的主要销售对象。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省教材
供应量大幅度增长。从1982年到1985年间,每年中、小学课本发行8000多万册,寒暑假作业
1000万册左右。大、中专教材1978年恢复供应,当年发行333种、356万册;1980年发行1624
种、210万册;1983年发行2867种、325万册;1985年发行3722种、448万册。
四、省版书
自黑龙江省建立独立的出版社黑龙江通俗出版社后,黑龙江省新华书店一直将发行省版
书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本着“立足本省,服务出版,促进出版”的原则,指导全省市、县书
店优先发行省版书。
1959年,黑龙江省新华书店配合“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省版
书发行工作。全年各市、县书店发行省版图书241种、897万册(不含课本、活页文选、年画
),发行总量比1958年“大跃进”时期还多13%。其中工农业技术书增长51.3%,文化教育书
增长42.4%,社会科学书增长71.5%。为有效发行省版图书,哈尔滨市道里新华书店设立省
版书专柜、专架,在橱窗陈列中把省版书放在突出位置。鸡西市书店在流动服务中注意把每
种省版书送到适用的机关、学校、工厂、矿区。呼兰县书店对省版书订单认真研究,对适用
本县的同类书,优先选订省版书。安达县书店由经理、进书员、营业员和农村发行员组成信
息小组,注意搜集城乡读者对省版书的意见,及时反映给省内各出版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版书的发行工作进一步加强。1984年,黑龙江省新华书店
将原业务科撤销,分设第一业务科和第二业务科。第一业务科专门负责省版书的进销业务指
导,科内设专人负责省版书订货目录的编、印、发工作,面向全国,每期目录发1.8万份。
储运部也采取措施加快省版书发运速度,提高包装质量,对省版书发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1985年1月18日到20日,黑龙江省出版总社和黑龙江省新华书店一起,举办“龙版书宣传
发行联谊会”,来自全国新闻、出版、发行单位的6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据大会公布的材料
,1984年省版书560种,80%销往全国各地;1984年上海发行各省地方版图书中,黑龙江省出
版的图书发行量占第6位;自1980年到1984年,经新华书店系统、出版外贸系统等渠道,省版
书销往国外有280余种。
1985年,黑龙江省新华书店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版图书宣传、发行工作的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各市、县书店充分利用板报、广告、广播等宣传形式,向读者宣传推荐省版
图书,省会哈尔滨市各区书店开设省版书的宣传专架、专台、专柜,专人负责征订。经过疏
通发行渠道,省版书在批发销售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五、少数民族文字图书
黑龙江省发行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有朝鲜文图书和蒙古文图书两种,其中既有本省出版
的,也有其他省市出版的。
(一)朝鲜文图书
1948年3月10日,光华书店在《东北日报》登出新书预报:从朝鲜的群众书店运来朝鲜文
图书,在哈尔滨发行。
自1949年8月起,牡丹江、宁安、海林、鸡西、佳木斯、东安(密山)、汤原、八面通、
新安镇、尚志、五常、哈尔滨、齐齐哈尔、双城、阿城、绥化、兴隆镇等地,先后由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了东北朝鲜人民书店支店。1953年10月30日根据出版总署的
决定,这些东北朝鲜人民书店支店与当地新华书店合并,合并后仍发行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图书和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口的朝鲜文图书。
1976年8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会议精神,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在
宁安县召开朝鲜文字图书发行工作座谈会。宁安县当年有朝鲜族人口32800人,有6个公社的
居民全是朝鲜族人,这6个公社的供销社常年经营朝鲜文字图书100余种,供销部经营图书50
多种。其中,江南供销社、渤海和江西两个供销部被评为全省发行朝鲜文字图书的先进网点
。
据1976年统计,全省有30个市、县书店发行朝鲜文字图书,城乡发行网点总计264处,有
义务发行员208人,农村建立朝鲜文图书室973处。从1974年至1976年,全省发行朝鲜文字的
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一般政治图书计100多万册。1977年6月,全省51个市、县书店发行
朝鲜文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82年4月,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在全省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上对发行朝鲜文字图书提出“专
人、专部或专组专柜”的要求,对发行量较大的市、县书店,要求专门配备朝鲜族职工承担
发行工作,在发行方法上强调送书到户,在图书订进方面要求做到品种齐全。会后牡丹江市
朝鲜文书店门市部首先配备朝鲜族发行人员,加强主动送书服务活动,1982年流动发行朝鲜
文图书650册,金额400多元。穆棱县书店根据朝鲜族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积极订进适
用的朝鲜文字的科技图书。五常县书店1983年11月,在冬季支农服务中,多次到朝鲜族聚居
的生产队流动售书2352册,征订新书437册。桦川县书店运用征订方法多方满足朝鲜族读者的
需要,1984年在星火公社发行朝鲜文字《学生七用字汇》200册,《团章》300册,《服装剪
裁法》200册。
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进展,朝鲜文字图书的发行工作突破国营包销的常规,出现了
新的局面。1983年,尚志县书店对朝鲜文字图书的发行实行承包经营,通过征订、邮售、零
售等方法,有效地扩大了朝鲜文图书的发行量,年创利近万元。黑龙江省发行的朝鲜文图书
的进货来源主要是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出版社。其
中以延边人民出版社为主,从1952年至1985年,黑龙江省区内发行延边地区出版的朝鲜文字
图书,计一般图书3940种、1280万册;课本5762种、2189万册。
(2)蒙古文图书
据1985年统计,黑龙江省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蒙古族人口计4.2万人;肇源县
有蒙古族人口12447人。两县有蒙古族中、小学校73所,在校学生6614人。发行蒙古文中、小
学课本是两县新华书店的工作重点之一,年发行量近6万册。
蒙古文课本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直接向订货店供货,不经过黑龙江省新华书店报订和转
运,一般图书的供应也由出版部门自行征订。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新华书店在门市设有蒙
古文书专架、专柜,还定期深入蒙古族人口居住区开展流动供应,平时以预订发行为主,一
般图书的年供应量5000册左右。肇源县新华书店发行蒙古文的一般图书以学校教师义务征订
为主。
六、革命领袖像
1946年10月5日,东北书店在佳木斯印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物的像,发行到东北各地。
1951年庆祝国庆节,东北全区发行毛主席像200万张,其中当时的黑龙江和松江两省发行
30多万张。新华书店哈尔滨分店在5个区组织社会义务发行员,大力进行宣传工作,几天时间
就发行5万张。五常县书店发行2万张;桦川县书店做到每户发一张,龙江县书店普及到户发
行5.7万张。肇源县书店发行了2.9万张。
1965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全省发行马克思像4100张,恩格斯像3795张,
列宁像4035张,斯大林像4750张,毛主席像38万张,刘少奇像18.9万张,其他党和国家领导
人像5.7万张。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在悼念活动中,全省发行毛泽东像黑白两色的40万张;
彩色的98万张,还发行生活像73万张。
1983年4月,发行“四老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六老像”(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80万张。
七、年画
年画的发行,在解放战争以前,一直是由书店、百货店、文具店及摊床业主各自临时采
办销售。自黑龙江地区解放,东北书店迁入后,才把年画改为正式图书品种发行。此后,年
画一直是新华书店向广大农村重点发行的品种。
1947年12月18日东北书店总店发行的年画有《民主联军大反攻》、《分果实、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翻身乐》、《军民一家》、《支援前线》、《兴家立业》、《男耕女织》、
《土地法大纲》等20多种。批发折扣一律八折。这些年画传播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化和革
命思想。
1949年春节,东北书店发行的年画有《四平攻坚战》、《发地照》、《给前方战士缝棉
衣》、《交公粮》、《松花江大桥修复》、《多造枪炮》、《毛主席爱小孩》、《做军鞋》
等21种。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北安等地的分、支店为中心,城乡共发行
年画47.5万多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北安等地都印制年画,
在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统一安排下,在东北地区发行。
1954年,东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画37.8万张,主要品种有《第一个中学生》、《第一堂
作文》、《咱村有了电灯》、《领到了选民证》、《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未婚媳
妇到婆家》、《参加劳模会去》、《学开拖拉机》、《新房子搬来了新主人》、《真诚的友
谊》、《对祖国负责》、《侦察员归来》、《开工前的试车》、《那里是我们的工地》等,
这些反映新生活题材的年画,在黑龙江省农村深受欢迎,平均每户购买3-4张。
自5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印制的年画进入黑龙江省年画市场。上海年画印制精良,色彩
艳丽,许多以民间传说为主题的戏剧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等,受到
农民喜爱。
1962年,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年画发行因为有
季节限制,银行可以单独提供贷款。这一指示促进了年画发行的进销两旺。
“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画被题材单调的“革命样板戏”剧照及充满形式主义的政治宣
传画所代替。但在政治形势的推动下,这些“年画”的发行量全省年度平均也在百万张以上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年画的出版与发行出现繁荣景象。1981年全省发行年画2714万
张,是“文化大革命”后的高峰,此后虽逐年递减,但到1985年,全省发行年画仍达2321万
张。年画发行递减的原因是一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墙壁洁白,不愿再贴年画,转而求购中
堂轴画和挂历等。但因农村春节有喜贴年画的风俗,所以年画发行量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年画发行方法也逐年有所改进。1978年,根据新华书店总店
下发的《关于统一年画进发工作的几项意见》,全省实行年画“缩样订货”。每年在发行年
画季节到来之前,黑龙江省新华书店都下发文件,指导市、县书店丰富备货品种,提前上市
出售,与农村供销社联合,统一安排年画市场,对边远村屯和边疆地区提前发货,在较大的
乡村集镇用展销、摆摊的形式集中发行,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注意发行符合民族生活习
惯的年画,并开展流动供应,送画上门。
从1984年起,黑龙江省新华书店每年都在三四月间召开全省当年年画“实样定货会”。
“实样”订货避免了“缩样”与“实样”之间的误差,使订货在适销对路方面得到加强。
黑龙江省版年画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供货。黑龙江省新华书店指导基层书店优先选订省
版新年画。1972年省版年画发行250万张,1984年发行1800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