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30年,东三省陆军测量局为施测1∶5万比例尺地形图,在黑龙江地区南部布测
三、四等三角点1000余个。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关东军测量队和伪满洲国测量机构为测绘军用地图,在黑龙江地区
布测三、四等三角点3000余个。其中,黑河地区、伊春北部地区布测三等三角点244个,四等
三角点583个。三等网的三角形平均边长4公里,四等网的三角形平均边长2公里。三角点上建
造了木质寻常标,埋设了小型花岗岩标石。观测使用班贝尔、乌依路脱经纬仪,采用方向观
测法,三等测3测回、四等测2测回。
1952—1958年,在全省二等三角锁网未开始布设之前,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勘测队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管理局勘测队、水利部哈尔滨勘测设计院测量队、黑龙江省城市勘察测
量大队等专业测绘单位,为满足本专业开展工作的需要,按照当时苏联测量细则和本行业技
术标准,在农垦区、煤矿区、大中城市布设三、四等三角网,共布测三等三角点1226个,四
等三角点1608个。
1959—1962年,国家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在全省范围内布测二等三角锁网的同时,在
1∶5万比例尺测图区加密三等点,以使150平方公里面积内有一个三角点,在1∶2.5万和1∶
1万比例尺测图区加密三、四等点,以使每50平方公里面积内有一个三角点。采用插网、插点
等方法布设三等三角点2923个,四等三角点252个。三等网的三角形平均边长8公里,四等同
的三角形边长26公里。三角点上均建造了寻常标,埋设了标石。观测使用威特

、

经纬仪,采用方向法观测,三等点用

仪器测9测回,用

仪器测12测回,三角形
闭合差小于±7″.0,测角中误差小于±1″.8。四等点用

仪器测6测回,用

仪
器测9测回,三角形闭合差小于±9″.0,测角中误差小于±2″.5。
1959—1985年,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研究院、黑龙江省地质局测绘队、黑龙江省国
营农场总局勘测设计院等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需要,按照国家测量细则规范,布测三等三角
点148个,四等三角点1549个。
1959—1985年,总参测绘局根据国防建设需要,以国家三角点为基础,用插网、插点方
法,布测一、二级军用控制点6000余个。其精度指标与国家三、四等三角点相同。军用控制
点除国防建设使用外,还满足了省内1∶1万比例尺测图控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