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重力控制测量

1956—1957年,国家测绘总局在全国范围布设重力测量控制网(称国家1957重力网)。 全网共有21个基本重力点,82个一等重力点。该网在黑龙江省设有1个基本重力点、7个一等 重力点。1957年夏季,国家测绘总局聘请的苏联航空重力测量队一行11人(队长、副队长各 1人,仪器和观测工程师3人,机组人员6人),在中国技术人员配合下,乘伊尔—12型飞机来 黑龙江省布测哈尔滨马家沟机场基本重力点。观测使用9台苏制ЭAЭ-3型高精度重力仪(具 有温度补偿的石英弹簧重力仪)。以德国波茨坦绝对重力点(g波=981274.20毫伽)为基准 点和沈阳基本重力点为起始点,采用相对重力测量法,由沈阳出发,联测哈尔滨,再闭合到 沈阳基本重力点为一个测线。飞机在两点停留地面时间均为30分钟左右,一天飞行一个测线 ,共飞行三个测线。测定了沈阳、哈尔滨两地的重力差,再加上沈阳基本重力点的重力值, 求得哈尔滨基本重力点的重力值。联测精度小于±0.15毫伽,相对于北京基本重力点的积累 误差小于±0.30)毫伽。
    同年,国家测绘总局重力测量队,运用安-2飞机,使用4台苏制CH—3型重力仪(液体补 偿石英扭丝重力仪),以哈尔滨马家沟机场基本重力点为起始点,分别联测了牡丹江、嫩江 、呼玛、孙吴、龙镇和齐齐哈尔、佳木斯等7个一等重力点。飞行1—2个测线。联测精度小于 ±0.25毫伽,相对于北京基本重力点的积累误差小于±0.40毫伽。
    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重力测量队又使用两台ГAЭ—3型重力仪,以单线联测了讷河、 北安、海伦、铁力、伊春、密山、林口、安达、尚志、绥芬河等地10个二等重力点。联测精 度小于±0.5毫伽,相对于北京基本重力点的积累误差小于±1.0毫伽。
    1964年,国家测绘总局第一分局对上述18个重力控制点补埋了永久性标石,测定了平面 坐标和高程,并标定了点位及点位说明,办理了委托保管手续。
    由于1957年国家重力网采用波茨坦重力系统存在系统误差、联测精度低等问题,1978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建全国高精度重力网,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该网由6个基准重力点、46个基本重力点和5个引点组成,在黑龙江省设有2个基本重力点 和2个引点。1983年,由国家测绘局测绘科研所等单位组成的施测组,依据《国家重力基本网 野外作业技术规定》,使用6台美国拉科斯特·隆贝格—G型高精度重力仪(金属弹簧重力仪 ),采用1971年国际重力系统(比原波茨坦绝对重力值少14毫伽),以北京基准重力点为起 始点,用相对重力测量法,联测了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基本重力点。
    1984年,陕西省测绘局等单位使用上述6台重力仪又联测了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和嫩江航空 护林机场两个基本重力点,以及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民航售票处门前及黑龙江省测绘局主楼 地下室的两个重力引点(引点为机场基本重力点的备用点,在机场点遭破坏时可起用引点值 )。新的重力基本网(称国家1985重力基本网)的重力值,较沿用的国家1957重力网的重力 值精度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在新的基本重力点控制下,正在重新进行一等重力点布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