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黑龙江舆图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清廷鉴于已使用170多年的《皇舆全览图》不能充分反映全国 的现势情况,决定测绘《会典舆图》。11月30日,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接到会典馆测绘地图 的通知后,成立了舆图局。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月,各城在未进行天文测量的情况下, 以调查方法完成测绘工作,由舆图局编制成图后,送交会典馆。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3月 ,会典馆认为所交成图及图说不合体例,并提出21条处理意见,要求在3个月内将各条详细复 查。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8月,黑龙江将军责令各城赶紧查办,同时上书会典馆,鉴于该 地区无通晓测绘人员,且地旷人稀,山重水覆,树木葱茏,请求延缓期限。获准后,即到天 津聘请测绘人员。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10月,派巴彦布主持舆图测绘工作,并从天津武备学堂(创办 于1885年,是清末第一所新式陆军学堂,隶属北洋水师。开设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 法、测绘等课程)聘请何兆辉、陆汝成2名学员,组成18人测绘队伍,进行黑龙江、呼伦贝尔 城测量工作。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6月,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因为缓期已近,仅靠何兆辉 等人难以按期完成,又从天津武备学堂聘请崔祥奎(1858年生,安徽当涂县人,1884年入武 备学堂,学习成绩优秀,1885年获六品军功,1892年获五品顶戴)、单世俊(1869年生,天 津人,1889年入武备学堂,1892年获五品顶戴)、张士元(1873年生,天津宝坻县人,1889 年入武备学堂)、刘恩鸿(1866年生,河北大成县人,1890年入武备学堂)4名学员,使用从 武备学堂借来的仪器,进行呼兰城测量,至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初完成。黑龙江将军 衙门“据呈图式细考”,认为“尚能详实认真”,一律晋级嘉奖。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因 前线急需熟悉炮法之人,护理黑龙江将军的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只得移缓就急,将正在测量 的何兆辉、陆汝成调往军营,所测成果散失。崔祥奎等4人亦改派入营,黑龙江地区测量工作 由此停止。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3月,黑龙江将军恩泽将崔祥奎等人调回舆图局,4人利用半 年时间共测布特哈城,完成后欲转测齐齐哈尔城时,因雨水过多,山泉怒发,嫩江泛滥,平 地水深达数尺,道路、村屯不通车马,测量工作被迫中断。6月,积学能文、深明舆图测绘体 例的工部候补主事屠寄(1856年生,江苏武进县人,1892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京 师大学堂正教习,奉天大学堂总教习及南通国文专修馆馆长等职。有关黑龙江著述有:《黑 龙江水道记》、《黑龙江驿程日录》、《柳边考古文》等,1921年卒)作为查办事件大臣延 茂的随员来黑龙江地区,查办事件结束后,黑龙江将军恩泽奏请将其留下,担任舆图总纂。
    屠寄担任总纂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舆图测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调整测绘 队伍,加强测绘力量,舆图局总人数达36人。第二,明确任务分工,由迎福任提调(非常设 机构中负责处埋内部事务的职员),崔祥奎任总测。第三,改善办公条件,将原有土垒草屋 进行维修,改作宿舍,另盖瓦房五间作为舆图局办公室。第四,招收16名青年旗人,日夜住 局,由崔祥奎等4人进行技术培训。第五,依据任务情况,制定出测绘章程,将测绘人员分成 四组,由崔祥奎等人各带4名学生分城测绘,以加快成图周期。第六,屠寄亲自去天津、江苏 等地购买进口仪器。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2月,在冰雪未化之际,单士俊组由齐齐哈尔城向黑龙江城进 发。2日后,张士元组前往齐齐哈尔城辖地。3月,刘恩鸿组前往墨尔根城,崔祥奎组前往呼 伦贝尔城。每组配车夫3名,马10匹,木车10辆,木匠1名。每城又加派熟悉山川河道路径的 人员和6名护兵及夫役。
    各组以木车(粗木作轮,削木作辕,轮不裹铁,易制易坏,木匠需用预备的斧凿、木料 ,随坏随修)为交通工具,在“裂肤堕指”的环境下,手携仪器,身背火枪,行鸟迹兽蹄之 径,入虎豹豺狼之乡,掘地作炊,将车作屋,冬春则餐眠于积雪坚冰之上,夏秋行泥淖没马 之地,忍受着蚊蜢如蜂的侵袭。粮尽时,只得猎兽为食。刘恩鸿组在完成墨尔根城测量后, 由嫩江源翻山,进入黑龙江城辖地的东自漠河西至乌洛甫河口(额尔古纳河支流,位于今内 蒙古额尔古纳右旗奇乾镇对岸)150余公里地域测量。完成后,又进入呼伦贝尔城辖地,进行 自乌洛甫河口起,北至奇乾河50余公里地域的测量。张士元组完成齐齐哈尔城测量后,进行 松花江南岸(今方正县一带)与吉林接壤地域的测量,并补测呼兰城辖地西自汤旺河起,东 至黑河口未测地域,一年方归。单士俊组按馆章要求,前往江东六十四屯测绘,借路入俄境 ,在俄卡被俄查界马队拦阻,将其携带的测绘草图、仪器、护身火枪、行李、车马送往海兰 泡扣留达5个月。经清廷往返照会得以释放,遂立即继续测量。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 月末完成。
    在测量中,以先在各城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的一个经纬度点(呼兰城3点)为控制点(称 首点),在平坦地区选定与首点相通视的另一点(称末点),再在首末两点立木杆,用齐普 雷盖尔(测角仪器)照准,使两木杆成一线,确定底线,用100尺长的尺绳量取底线距离。在 首末点用齐普雷盖尔测左右地物,交会成三角形,加密控制点。在测定的控制点上摆设齐普 雷盖尔或水银地平经纬仪,以交会法测出城、八旗营站、官屯、村屯、卡伦、驿站、古城、 古迹、河流、湖泊、山脉、道路、桥梁、渡口、界址。用纪限仪测出山脉的高低,以求定其 平面位置,绘出草图。
    自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始,转入内业舆图编制和图说撰写工作。由德春等12人 负责舆图编制工作,先把外业草图,按会典馆章程,转绘成符号,注写地名,对科尔芬河( 黑龙江支流,今库尔滨河)、呼玛河、逊河、嫩江上游漏测的窝集、沼泽之地,访猎户,由 屠寄参考旧图补绘。用漠河观音山诸金矿及通肯勘荒绳丈之图补充物产,用界图增加俄境内 容,再合拢成径寸方图底本后,将底本缩成小幅,按计里画方(古代一种按比例尺绘制地图 的方法,图上绘制方格,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方格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图上 的方里网格。)方格转绘内容,再缩绘成10里开方呼兰、绥化厅图,50里开方城图10幅(黑 龙江城4幅,呼伦贝尔城2幅,其余4城各1幅),100里开方总图1幅,装订成18.5×29厘米的 图集。另以此图为底本缩绘成10里开方图61幅,作为筹边之用。10里开方黑龙江舆图,每幅 长41厘米,宽36厘米,图上绘有10里开方方格。图内所有河流均双线表示,用箭头表示流向 ,沿河注记名称;用长空心黑方块表示城,用菱形符号表示厅,用空心三角符号表示驿站, 用小圆圈表示一般居民地,用方框表示古城,还用其它符号表示卡伦、营站、庙宇、古迹; 用虚线表示道路;用小黑点连线表示国界;用笔架式符号表示山脉,并注记山脉名称(见图 2—3)。
    
    由屠寄主笔撰写了总图说1卷,6城分图说6卷,2厅图表2卷(称《黑龙江舆地图说》)。 并对会典馆提出的21条处理意见逐条更正。《黑龙江舆地图说》5万余字,详述了黑龙江将军 辖地的沿革、地理位置、山川、地名、古城、古迹,是黑龙江历史地理学中的杰作。4月,完 成内业工作,由屠寄将两种成图及图说送交会典馆。该馆认为黑龙江等7省成图质量最好。7 月,舆图局撤销,共耗白银4万余两。11月,黑龙江将军恩泽奉旨对屠寄等10人受奖,皆提职 加衔。屠寄新改候选知县,待请得知县后,以直隶州知州补用,加知府衔。崔祥奎升为布政 使理问,单士俊、张士元升为县丞。黑龙江将军衙门还对22人进行了奖励,其中刘恩鸿获五 品顶戴,德春获六品顶戴。